上陽明山探訪北台灣最後一條神秘軍用道


有40年登山資歷的黃福森老師,走過台灣不同高度海拔的郊山、中級山及高山,在山徑悠悠轉轉間發現,原來路邊不起眼的奇岩怪石可能是藏著歷史迷蹤的石碑;草叢裡的駁坎遺跡可能是先民開拓的遺址,或是日據時代炮台、監督所等曾經存在的斑駁記憶;而跨越小溪的古橋,其實隱藏著古早時先民渡河的智慧……

撰文/攝影=黃福森

闢建於清朝割讓台灣前三年的淡基橫斷古道,算是另類的百年古道傳奇。不若多數郊山步道都已經變身成石階步道,這一帶仍是荒野小徑,且擁有北台灣山區最漂亮的草原,只要躺在草地上,就可盡享整個大台北城鋪陳在眼前的美麗風光。

七○年代陽明山區擎天崗一帶,大家所熟知的登山路線只不過是石梯嶺、頂山縱走,厲害一點的登山者才會深入大尖山及磺嘴山一帶。在那個年代,古道也不是顯學,直到八○年代登山博物學家林宗聖老師完成大屯山全區溪谷溯源探勘,將在此區溯溪時所發現的山徑古道分區整理,並於1994年撰文「陽明山的十二條古道」發表於《聯合報》及《中國時報》上,再加上楊南郡、李瑞宗等多位古道學者陸續發表有關全台灣相關的古道調查報告,一時之間風起雲湧,「古道」正式進入全民運動的新紀元。

阿柔洋產業道路改變了古道的命運

由鹿窟坪入淡基橫斷史

1990年至2000年全台古道熱之時,我依循著報紙粗淺介紹探勘榮潤古道,和在登山口附近居住多年的阿婆閒談,阿婆告訴我最近已經有多隊人馬來探勘,比她居住在此區數十年所遇的登山旅遊人士還多。而整個陽明山區的古道幽徑,也就是從那個時代開始逐漸為人所熟知。而此區最熱門的古道之一「鹿窟坪古道」,也就是淡基橫斷古道的東段主軸路線之一。

依據古道專家李瑞宗教授的調查報告,淡基橫斷古道最早記錄於1893年台東知州胡傳的私人日記「台灣日記與稟啟」,其中特別說明了該路線「皆由山間取徑,海上窺望不及,無險阻,直捷而平坦。」另外在1918年刊行的《台灣郵政史》一書,描述1892年清政府開闢了基隆及淡水(昔日稱為滬尾)間的道路,其間經過大武崙、鹿窟坪、竹子湖而抵達淡水,此古道路線恰好橫貫七星山、小觀音山與大屯山等山區,成為另類橫貫北台灣山區的道路,所以稱為「淡基橫斷古道」。

為何清朝要開闢這條橫貫山區的古道,則可能於中法戰爭有關。1883年,清朝與法國因為爭奪越南領土,開啟中法戰爭,戰事除了在越南境內,法國海軍上將孤拔並率領遠東艦隊,打敗清廷的福建、南洋兩艦隊,占領台灣的基隆和澎湖。據說基隆曾被法國占領達一年之久,所以清朝才會想開闢一條連接淡水及基隆兩大港口的軍用道路,以避免沿著北海岸行軍而被法軍艦隊察覺,這可能就是開拓淡基橫斷古道的原因。


路線總圖

「湖南營」非「荷蘭營」

整條淡基橫斷古道最重要的遺址,就是位於冷水坑步道觀景台附近小丘的清代河南營遺址。這裡曾經是清兵行軍的中繼站,昔日有石牆及槍孔。河南勇營因為口音的誤傳,也被稱為「荷蘭營」,其實真正應該叫做「湖南營」,指的是清朝中期曾國籓所領導的湖南部隊,也就是歷史上與太平天國打仗而著名的「湘軍」,到了清朝末年,成為派駐台灣的湖南勇兵部隊。

這條古道全程約67華里(約36.6公里),行軍路程約需兩天,河南營遺址正好位於旅途中點,平坦的山頭空地除了利於遠眺敵情,也很適合紮營休憩。過了「湖南營」後的淡基橫斷古道西段,因為巴拉卡公路(101甲縣道)的開闢,已被截斷成七零八落的狀況,探尋不易。

現今的七星及大屯山區,因為有獨特的火山地景與高山風貌,早在昭和九年(西元1938年)就被當時的台灣總督府規劃為國家公園預定地,特別成立「大屯國立公園協會」,部分淡基橫斷古道西段路線,也成為登山者攀山越嶺的山徑。當時為了因應登山者的需求,還特別於大屯山鞍部附近興建了木造的山中小屋「國立公園山之家」,山屋大小約18日坪,除住宿空間外還有浴室、餐廳、壁爐等設施,四周還有大片草坪可供露營。造訪位於大屯山鞍部附近的山之家遺址,廣大的地基與高聳的煙囪依然,見證著這段「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古早歷史。

中法戰爭

因為法國想要先奪取基隆地區的煤礦做為戰艦燃料,再進一步控制清朝統治的中國沿海各港口,所以決定前進登陸謀奪基隆港。清朝特別派遣福建巡撫劉銘傳來督戰,戰事由法軍駛入基隆港,清軍開炮還擊開始正式宣戰,整個戰事遍及基隆、淡水及澎湖等地,不但有港口登陸戰,還有清法兩軍在北部山區的攻防戰,後期在英國的調停下,1885年簽訂《中法新約》,法軍艦隊撤離,戰事才告終止。

淡基橫斷古道的歷史定位及開闢過程,雖然還有很大的討論與研究空間,對於許多古道愛好者來說,這裡卻以擁有優美多樣化的景觀聞名;有如塞外牧場草原風情的青翠谷地、交錯在夢幻森林裡的迷霧山徑、路旁時而出現的清泉流水、撫慰旅人心靈的石棚土地公,伴隨著這條號稱「清代北台最後一條軍用道路」的傳奇故事,巧妙地隱藏在陽明山少人知悉的後山秘境裡!

中法戰爭》因為法國想要先奪取基隆地區的煤礦做為戰艦燃料,再進一步控制清朝統治的中國沿海各港口,所以決定前進登陸謀奪基隆港。清朝特別派遣福建巡撫劉銘傳來督戰,戰事由法軍駛入基隆港,清軍開炮還擊開始正式宣戰,整個戰事遍及基隆、淡水及澎湖等地,不但有港口登陸戰,還有清法兩軍在北部山區的攻防戰,後期在英國的調停下,一八八五年簽訂《中法新約》,法軍艦隊撤離,戰事才告終止。

古道旁的小瀑布

 

橫斷擎天崗:鹿崛坪古道

【路線困難度】★★★
尋訪重點︰探訪淡基橫斷古道東段主線,如今沿途還遺留有圳口埔、三十六崁、鹿堀坪土地公等遺跡。

● 走讀歷史

淡基橫斷古道開闢於清廷割讓台灣的前三年,可以算是台灣清朝統治史上的最後一條官方或軍用古道,大約是循著今日鹿堀坪古道兩旁的路線。(註1)2004年,家住大坪84歲的吳老先生帶領李瑞宗老師的探勘隊勘察淡基橫斷東段的路線,了解昔日古地名三截彎仔、三十六崁、石瀑布、鹿堀坪土地公等的位置,當時還有大片美麗的梯田草坪景觀,今日則因放牧牛隻減少而為茅草盤據,十分可惜。

距離古道開闢120年後的今天,我們還可以循著胡傳私人日記的描述,走一趟鹿堀坪古道,懷念淡基橫斷的昔日風光。

● 步道介紹

由古道登山口進入不久,會發現典雅的拱型小水泥橋,然後沿著新整修的水圳旁走一段路,再進入泥土路原始山徑。古道沿途有兩個明顯的上升段,就是所謂的「三截彎仔」與「三十六崁」石階路段,路旁左側不時有叉路可到頭前溪谷玩水;有時也會碰到溯溪的團隊,在此練習或體驗清涼的攀瀑活動。

一個多小時後,右手邊可發現昔日古道的信仰中心「鹿堀坪土地公」,接著會穿梭在一片茅草叢中。這片茅草叢就是十多年前鹿堀坪最熱門時期的美麗梯田,那時這裡可是許多人夢想中,有清溪、有草地的美麗營地。

續行古道,待涉渡過最後一次溪流就開始陡升段,接上磺嘴山的登山步道前,可以看到生態保護區禁止進入的告示牌,有事先申請者方可繼續前進,沒有申請的山友最好在此原路退回,以免受罰。

續走步道後可以前往攀登磺嘴山,或是轉往山谷造訪「翠翠谷」。這片美麗的谷地在一九七六年曾發生三人死亡山難事件,之後為了避免附近常因大霧造成山友迷路,陽明山國家公園特別限制三人以上才能成行的規定。往石梯嶺方向還會經過大尖山叉路口、避難山屋,然後一路下坡在保護區鐵門前接上石梯嶺的步道,由此去擎天崗路程已經不遠。待完成淡基橫斷古道的東段路線,有空還可再去找找昔日河南的遺跡,讓此趟尋幽訪古之旅畫下完美句點。

翠翠谷與礦嘴山

【交通資訊】
由國道3號基金交流道下,左轉接台2線往萬里方向,在萬里市區接北28萬崁公路,轉接北28-1公路經大坪國小後抵達鹿堀坪登山口,或搭乘基隆客運888萬里圳頭線於大坪站起登,不過班次少行前需確認好發車時間。

【步行時程】

全程約需3~4小時左右

基隆客運大坪站→ 15分/古道登山口→ 50分/瀑布叉路口→5分/鹿堀坪山叉路口→ 10分/石棚土地公→ 40分/磺嘴山叉路口→ 15分/避難小屋→ 40分/生態保護區柵欄→ 30分/擎天崗

內容來源:走向古道,來一場時空之旅:尋訪33條秘境古道,了解你不知道的台灣歷史故事(北台灣篇)》由時報出版授權轉載,原標題為:「百年古道 淡基橫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