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金改革中消失的年輕族群

年金改革

年金改革會議20場開完,幾乎沒有取得太多共識。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以下簡稱「督金盟」)11/10發動上街「倒林萬億」之l後,在12月份自辦分區會議,說要凝聚軍公教自己的共識。

不過,說要凝聚共識,到底是凝聚誰的共識?督金盟的分區會議及年改會議都有個特點,就是45歲以下的軍公教幾乎消失了。以年改會議來看,在場的青年代表是北學盟的副理事長褚映汝,以及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僅此兩位;督金盟上街的熱血軍公教,更是清一色的長輩們。

為什麼?假若年金破產,將會受到最大衝擊的45歲以下的公務員族群,在這場關鍵改革中消失了?

消失的45歲以下公務員

一來,年輕的公務員是部門中最基層最菜的,業務量相對大;再來是這些年輕人都忙於走入婚姻、育兒教育等人生大事,雖然感覺年金改革對自己有影響,卻很難去額外關注複雜的年金議題;最重要的,對年金改革反彈聲浪很大的,很多是老一輩的長官,實在得罪不起,乾脆就選擇默不作聲。

因為這樣,整個年金改革會場內外,不見年輕世代的出現。不過,老一輩對於年金改革的關注,可從來不受影響。

全國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可說是年改會場上閃亮的一顆星,從批評「年改委員都是外行人」、到節目上嗆「勞工看不懂公文」、帶人上街頭「找尊嚴」...等等,李來希過去20年服務於勞委會(勞動部),是勞動新制的重要推手,但卻從來不曾見過他為勞工權益挺身,而今為了爭取軍公教權益,時常現身螢光幕。

年改會議開了20次,幾乎沒有達成太多共識,大家口水噴得多,立場不同團體代表間互相攻訐的場面頻仍,才開完一半場次,會員人數八萬人的全教總就宣布退出年改會,到了後期,更有多位委員表示對年改會中無法聚焦的討論感到失望。

為何本來要凝聚改革共識的年改會,到了最後變成「督金盟」自辦分區會議的結局?原因即在於,一開始對於改革的基本面:改革是否「溯及既往」,有很大的歧見。

李來希是年金改革「閃亮新星」

許多軍公教人員認為,退休金制度是政府設計的,因此政府有義務依據當初設計所給予的承諾履約,即使溯及既往並非要追討過去已領的退休金,只是變更未來的退休金制度,對許多已退休、屆退者來說,都是眼前利益的損失。

另外,在有心人的操作下,年金改革被視為民進黨對軍公教的清算,傳出政府放任媒體對軍公教污名化,更引起許多人心生不滿。93遊行時的訴求「反污名、要尊嚴」便由此而來。

祭出要尊嚴的口號,大家還真買單了,到了11/10第二次遊行,喊出的是「林萬億不倒、年金改革不會好」。仔細探究,這兩次的口號還頗令人玩味。年金改革方案都還沒端出來,就已經上街頭兩次抗爭,到底,上街頭的人群,知道自己訴求的是什麼、爭取的是什麼嗎?

心裡存在這樣的疑問,一直到12/1,李來希到某中央部會演講時,才恍然大悟。當天他真情流露表示:「大家說我反年金改革,我就先說我支持,把話語權拉回來,然後我要爭取權益,我就先說我要尊嚴,其實那個尊嚴無所謂,若為金錢顧,尊嚴皆可拋 ... hahaha」。

李來希的立場很清楚:「該是我的,一毛都不能少」(當天他還引用俗諺「殺父之仇可忘,奪財之恨難消」來奉勸執政當局年金改革不可操之過急),因此,說到頭來,他想爭取的,並不是什麼尊嚴,而是實質權益。不過,讓民眾認為年金改革是政治清算、是政府放任媒體污名化(什麼時候政府可以控制媒體了?)這樣的操作手法,已經成功讓議題偏離焦點。

殺父之仇可忘,奪財之恨難消?

如果要讓接下來明年一月即將召開的年金會議聚焦,必得放下意識形態重新聚焦,就改革方向進行實質討論。年金改革,根本上是政府資源有限下,怎麼在現在及未來、不同族群間的作資源分配。當然可以說,政府要堅守信賴保護原則,不能動過去承諾的條件,只能動現職人員及未來新進者的權利,但是,這就會把世代間的退休條件差距拉大,也會造成未來可預期的巨大財政負擔。

假設年金改革最後破局,公教人員退撫基金在10年內相繼破產,會如何?未來退休人員退休金勢必大打折扣,政府也必須從常年度預算中提撥部分作為基金缺口的修補,因此,會排擠原本編列的社福、教育、國防等預算。簡單說,如果政府財政沒問題,那年金改革也不會是非改不可的議題,問題是,全世界經濟不景氣,退撫基金的操盤,在政府單位求穩的狀況下,也不可能有多高的投資報酬率情況下,能做的,就是想辦法修補過去造成的缺口。

而這個缺口,如果不能溯及既往,就是現在及未來的公教人員來填補,影響最大的,就是目前45歲以下的族群。而這些族群,礙於種種原因,無法為自己發聲。

期望接下來的分區會議及國是會議,各方代表能放下意識形態的操作,就國家總體財政、世代平衡、弭平階級間差距的方向來考量。記得11/10街頭遊行中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喊出「軍公教跟勞工是同一艘船上的」這句話,希望這不會又是操弄人心的口號。
(作者為公務革新力量聯盟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