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黨給小英的一封信》基進黨:兩年改革的鼓譟聲大過掌聲...

520專題

2016迎來了民進黨的全面執政,國民黨的席次大量萎縮,但仍然是為第二大黨。政黨政治國會的雛形看來仍是以兩大黨為主,但台灣的民主政治發展下最大的問題並非只有兩大黨,而是有一個不以台灣為其國家想像的前執政黨「國民黨」。

民主轉型工程換來滿是批判聲

蔡英文政府上路後,雖然取得了歷史上第一次的綠營全面執政,但面對的卻是一個經過極端親中的馬英九政府八年洗禮後殘留的黨國體制。顯然改革工程的難度非表面上所呈現的,蔡政府在上任後兩年啟動年金改革、轉型正義兩項巨大的改革工程,其間又面臨勞基法修法、性別平等的釋憲兩次衝擊,民調直直落。基進黨身為一個唯一以南台灣為根據地的第三勢力政黨,從南方觀點看蔡政府的兩年施政,上述的一些改革本來就是必須進行的民主轉型工程,但卻換來的反倒是批判多於讚賞?

北愛爾蘭阿爾斯特大學(Ulster university)的Patricia Lundy與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Mark McGovern指出「轉型正義因追求超越人治社會,和致力法治國家的建立,因此是轉型社會相當倚重的變革手段。」 Patricia Lundy與Mark McGovern指出的正是問題的關鍵。

對於蔡政府進行年金改革以國家破產的經濟發展議題為導,轉型正義與不義黨產則重程序,這無法超越人治社會的預設框架,換來了這兩年改革的鼓譟聲大過掌聲,簡言之,這些改革都是為了致力於建構一個新的法治國家的改革手段,但民進黨政府顯然閃過了這些政治議程,反而模糊了民主轉型清理對象的焦點,讓不同國家認同的族群找到了一個藉口反將一軍,轉變成了社會衝突的議題。轉型正義之路勢必變得更為艱難。

中國因子成台灣社會「不能戳的秘密」

另一個議題是以「維持現狀」當選的蔡英文總統,面對中國因素的挑戰,中國在習近平一手掌握中國權力後,對全球強化展開「銳實力」的佈局,對台灣更是全面策動其所能影響之力,蔡總統維持了馬英九任內對中國無限制地開放的「現狀」,透過各種滲透、買辦,乃至形成自我約制,中國因子成為台灣社會不能戳的秘密。

日前美國商務部向中國通訊設備廠「中興通訊」,發出長達七年的出口管制禁令,要求所有美商不得出售零組件給中興通訊。然而經濟部國貿局竟然開大門,同意台灣晶片大廠聯發科重新恢復出貨給中國網通和手機品牌廠中興通訊,更令人不解的是台灣的媒體,各大小政黨,立法委員諸公,彷彿有默契似地自然消音。

同時間發生由郭台銘入主的TBC斷訊民視新聞台的事件,過程中NCC推說這僅是單純的商業談判糾紛,十數天後才恢復播出。同樣的以宗教團體主持的慈濟大愛台將其耗資千萬的影集《智子之心》,在播出兩集後,以莫名的理由直接下架,這部描述日治時期其志工真實改編的故事,被中國網民批評飾演女主角的廖苡喬「賣國求榮」,根本是「智障之心」。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則批評:「三觀盡碎,『媚日』神劇美化日本侵略」。

落實參政權,不當「金西瓜」

從2017年中國留學生的「共諜案」,到大愛台事件,中國對台的對策早已超越「中國白蟻」的佈建,進到了自我宰制的深入控制的展現,蔡政府不只必須努力拔除因為馬英九所種下的中國因素外,也要思考在拔除中國因子後如何填入台灣因子,建立新的台灣認同與自信。

最後,基進黨作為一個立基本土的小黨,除了對施政兩年的蔡英文政府提出上開的警訊,也要積極地希翼民進黨政府可以在未來推動選制的改革,今年民進黨的初選被民眾諷刺是選「金西瓜」,選舉變成了金錢堆砌的競爭,花錢買廣告、到處立看板、面紙、扇子...,選舉變成了富有政黨及個人的遊戲,拉高了參選的門檻,未來是否在選制上進行改革,降低保證金、廣告限制、開放公共媒體公平使用,或者思考公費選舉的可行性,讓參政權落實變的可及。 期許後面兩年,蔡政府能夠真正「立足台灣,背向中國,面向世界!」

(作者為基進黨主席陳奕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