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軍團大舉侵入工業電腦 研華:樺漢財報數字都靠購併來的

企業動態

「樺漢是可敬的對手,一向的策略是透過併購,數字(財報)都是買來的,購併當然是很好的政策,但買的時候很爽,能不能消化成綜效才是關鍵。」研華執行董事何春盛談到在工業電腦擂台上較勁的競爭對手樺漢,這樣回應小股東。

工業電腦大廠研華24日召開年度股東常會,儘管出席股東不多,會議也順利結束,不過股東們對於同業競爭壓力、研華的未來成長動能兩大議題特別關心,尤其是鴻海軍團旗下樺漢在4月併購帆宣科技,是否成為超越研華的關鍵步驟?

何春盛以過去Kontron(康創)2005、2006年也曾大肆併購為例,「因後來無法整合,反被研華超車。」他所提的康創,正是一家被樺漢入股的公司,這一番解釋,頗有隔山打牛的諷刺,更讓兩家工業電腦大廠競爭態勢白熱化。

評競爭對手,「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研華堅持「兩條腿走路」,董事長劉克振3月法說會上曾解釋,工業領域ODM 與品牌必須共享資源與專業領域知識,來解決如醫療、博弈、交通、零售、工控、能源等等複雜問題,並分析對手樺漢以 DMS(設計製造服務) 為主,但研華不一樣,研華DMS 業務占整體營收比重不超過 30%,雖然雙方有一點競爭關係,但不算很嚴重的零合遊戲。

不過,研華不但業績被樺漢進逼,股價也被很拋在後,加上先前一波挖角潮,讓兩家廠商競爭態勢成為台股中的焦點。24日股東會上,IoT嵌入式平台事業群(EIoT)總經理張家豪認為,研華在海外佈局如行銷通路上有優勢,而樺漢以傳統DMS,客製化為思維,但研華亦有近2成營業規模來自DMS,而且服務少量多樣、高毛利、自有品牌的傳統工業電腦。

他說明,物聯網應用非常多元,客製化少量多樣,就研華完整品牌產品線經由客製專業服務整合起來,就是兩條腿走路的行銷邏輯,應該可以走的更長更遠,面對競爭有壓力但也會調整步伐往前走,競爭對手不會只有一家,在產業中研華還是有完整競爭優勢。

研華工業物聯網(IIoT)事業群總經理蔡淑妍也坦言,樺漢是不可忽視的競爭對手,但研華不只有產品,還有全球服務體系,短時間內競爭對手很難追上,其次,研華有多角化經營,從工控產品最底層資料擷取,到IO、網通傳輸等工控利基型產品投資布局相當齊全。

何春盛除了分析競爭對手的成長策略透過併購,也補充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經營企業應專注把自己的事做好,不用在意競爭對手玩什麼,因為客戶看得很清楚,誰能提供價值,而現在客戶最需要的價值,就是解決問題,不是賣硬體。

業績超標,客戶看到產品的效益

至於在致股東報告書上提到的面對物聯網三階段成長機會,研華認為,物聯網第一波成長自2010年開始、至2020年成熟,目前仍是主要營收來源,主要優勢來自於嵌入式平台,第二波成長重點則在於軟硬整合方案,雖然目前占營收比重尚低,預估今年起加速成長,到2025年進入成熟期。而第三波成長,系統整合商與雲服務提供商將會是主要受惠者,研華將以「共創模式」間接參與。

劉克振提到,物聯網的蓬勃發展,研華在經營業績上也感受到,如今年業績表現優於預期;他並說明,雖然第二波成長占公司實質營收不多,但是研華打造專屬團隊投入軟硬整合方案,未來先以大中華地區為主,再進而打包銷售到全世界,目前傳統工業電腦業績正常,期待多年後兩個成長引擎並進,帶給公司未來很好的發展。

何春盛則認為,物聯網未來會在智慧城市與工業4.0上落地,且物聯網也離不開硬體,他從研華工廠2015年導入工業4.0的智慧製造為例,2017年產值年成長 16.3%,員工數降低 2.2%,等於人均生產力增加 16.9%,製造費用降低 6.8%,平均產生1元價值,用電量也減少7.8%。

「這些都是明顯效益」,何春盛說,客戶看到後直言就要這套系統,連沖壓到系統連線全套都做,因為客戶看到的是效益,也讓今年業績超標,比過去賣硬體更好,而這也是軟體加速帶動客戶決定購買解決方案的決策。

研華預計今年一口氣推出30個解決方案,預計6月底將先公布初步成果,且過往研華透過投資取得合作效益的策略,也出現微妙轉變,反倒支付費用與合作廠商採NRE(委託設計)方式進行,雖然費用會略增,但劉克振強調,不會對每股獲利有太大影響。

而多年前併購寶成旗下CNC控制器的寶元,因與研華物聯網發展連結度不高,公司決定讓寶元獨力發展,這次股東會也通過寶元現增、釋股案授權董事會,預計年底規劃登錄興櫃,明年朝上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