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吳中書:兩國打延長賽 東協是台灣新機會

國際經濟

「美中之間的糾葛,不會那麼快落幕,還要考慮和其他國家間複雜的關係,台灣在處理這些問題要有長期戰略,而且東協國家快速崛起,他們各有各的打算,台灣又怎麼在這些版塊中尋求機會…」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25日,在一場美中貿易戰研討會上揭示了目前台灣所處在全球貿易環境變動下的位置,以及可能的威脅與機會。

美中貿易之間的談判影響到全球的經濟貿易版圖,尤其大批的台商以中國為生產基地出口至美國,然而這樣的貿易戰是因然還是偶然?這場「戰爭」還會打多久?吳中書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從發生的原因談起。

吳中書表示,過去十二年來,傳統工業大國如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的國內生產毛額占全球的比重一直下降,中國一直增加,至今其名目GDP世界第二大、用進出口貿易量來看,是世界第一大,過去的十幾二十年,中國是自由貿易的最大受益者,因此它在國際上主要組織、重要機構爭取發語權,在亞洲、非洲、拉美都有著墨非常深,部分地區超越歐美的影響力。

中國經濟占全球比重,數十年內超美國

如果聚焦在美中兩國,吳中書指出「未來中國經濟成長率還有百分之六點多的成長,美國在怎麼努力頂多百分之三,隨著GDP占國際的比重消長,這兩國會愈來愈接近,甚至十到十五年,中國會超過美國。」

他分析說,中國將來不只希望在整體實質競爭力縮小和美國的差距,中國顯露積極的企圖心,把國家資源集中輔導特定產業,尤其提出了2025製造等計畫,對美國引以為傲的科技業有很大威脅。中國希望透過一帶一路,打造亞洲版的自由貿易區區域全面經濟伙伴。

「美國貿易戰略,不是只有川普,而是美國整個重返亞洲計畫,」吳中書說,日本、韓國、美國對中國則採取圍堵。同時,東協國家隨著自身經濟成長,也開始也在爭取話語權,「馬來西亞希望取代新加玻,印尼也希望主導東協,整個國際經濟政治板塊正微妙的變化。」

回到美中貿易談判,美國對中國逆差3780億美元,吳中書說,當美國提出232調查的時候,中國是對很多美國進口的農業產品反撲,當美國針對智慧財產權、有301在討論的時候,中國也是針對美國農產品反擊。「前兩天中國高官到美談判,決定就進口美國的頁岩油,這至少削減貿易逆差有幫忙,畢竟目前美國庫存過多了。」

美制裁中國出口,短期內對台影響不大

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反擊,對台灣的影響呢?他指出,台灣對美國,或說台商對美國的出口在短期內部分的會受到影響,「但ok拉,影響不大,甚至訂單轉移到台灣了,使得有些電子產品在轉單效應之下,反倒有所受益,例如我們對中興、華為被制裁事件,基本上是獲利,不是受害。」

吳中書進一步分析指出,中國對美國出口內容,高科技產品含量還是很高,若細分其中大陸台商對美國出口這一部分,是以計算機、電子通訊為主,短期間影響有限,從台灣出口到中國,主要是電機設備,因此這一波影響還不大。

他強調,未來美國制裁中國的2025製造,也是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在中國設廠的台商將會受到波及,而且要特別小心,美國開始對中國在美併購、吸收人才開始管制,因此中國發展半導體對象一定是針對台灣,很容易以台灣為主,企圖吸引人過去。

「這一波美國對各國的貿易談判中,台灣對美國出口的電腦、通信、電子產品部分,目前沒有列入討論。」吳中書從整個國際貿易的分工來看,各個角色逐漸地轉換中,台灣以前主要市場在美國,現在也還是在美國,只不過經過第三地再出口到美國比重變多了,尤其是經過東南亞、其他國家,最後還是出口到美國,只要看東協占台灣出口比重,從幾年前12點多到現在18點多就知道差異了。

中美貿易戰會持久,台灣要找出策略

「未來美中貿易衝突會很快落幕?我個人覺得可能性不高,目前川普的動作不只針對中國 也針對對他享有對美國貿易順差的國家,而和其他國家的貿易關係更加複雜。」吳中書說。

然而從基本面來看,吳中書認為目前川普對中國的談判要改善這樣的結構有限,因為只要美國經濟體質不改的話,美中談判能改善的貿易逆差情況非常有限,美國很傑出的經濟學家也知道,這是美國自己結構的問題,「但沒辦法,政治終究是政治。」

最後吳中書說,美中之間的糾葛不會那麼快落幕,東協快速崛起,但各有各的打算,台灣怎麼在這些版塊中尋求機會,台灣在處理這些問題必要有長期戰略,而且記住,時間不是站在我們這一邊。.

他建議,政府把的環境變得更為友善,朝真正市場機制發展,把這幾個觀點發揮出來,台灣絕對有很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