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在台斷根、FII是未來的「新鴻海」? 楊應超透視郭台銘的戰略

產業動態

鴻海旗下工業富聯(FII)即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公開發行,外界高度關切,究竟FII赴中掛牌上市以後,能否大鳴大放?異康FinTech集團及青興資本首席資深顧問楊應超日前在《老謝看世界》接受專訪時分析,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將FII初次上市(IPO)定價定得低,其實背後有其策略所在,因為成功上市最重要,而讓利就是上市成功的第一步。

FII公開發行價每股人民幣13.77元,整體本益比在新股發行中偏低,僅約15至17倍,也就是說,承銷價比一般的整體市場本益比更低,法人估有望拉出7根漲停板,買一張可賺9萬元人民幣。

FII上市合理定價應在15到25倍

對此,楊應超接受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訪問時指出,首先從定價問題來看,其實郭台銘對資本市場很清楚,FII合理的定價應該是15到25倍,郭台銘很可能是「故意定這麼低」。

然而,楊應超舉出過往在企業服務的經驗說,事實上,很多公司老闆對公司、產業很瞭解,但對於資本市場並不瞭解,而郭台銘跟很多老闆不一樣,除了懂產業以外,郭台銘也很瞭解資本市場。

「郭董的定價策略非常好」,楊應超提到,上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成功上市」,而非價錢高低,倘若價錢定太高,萬一買的人不夠多,價錢被迫往下降就很難看;反過來,如果定一個合理的價格讓大家來搶,價格就會一直往上蹦,漲40倍都有可能。

「一開始不要那麼貪心,很多公司的老闆不懂這個,覺得賣愈高愈好,其實不是...。」楊應超認為,一開始價錢定低一點,接著再慢慢炒上去,讓大家剛開始能賺,自然會吸引更多人來投資,因此,郭台銘這次祭出的是很聰明的策略。

楊應超:減資是資本市場數學遊戲

至於FII在上海掛牌上市以後,股價會走出什麼樣的格局?楊應超預估,剛開始一定會漲停板,漲到25倍,甚至40倍都有可能,後續就看大家對公司的展望,因為總的來說,股市還是要看基本面,「鴻海這次把好的東西都灌進去了,所以基本面應該不會差」,而對郭台銘而言,FII也只許成功不能失敗。

不過,雖然楊應超預估股價初期會成長,但長久要靠基本功,因此他認為,即便短期滿有把握,長期來看仍有風險存在。

此外,談到鴻海日前破天荒啟用「減資」工具,短期對股價帶來正面效益,但減資對於鴻海這種大公司而言,顯然是相當異常的訊號,究竟未來台灣的鴻海與中國的FII,郭台銘要如何分工?對此,楊應超直言:「很明顯減資就是『數學遊戲』」,讓分母變小,雖然減資並非好事,但卻是不得不做的事,因此郭台銘選擇減資其實是對的事情。

講到這裡,楊應超忍不住再次強調,股價依然要看基本面,「我對基本面真的是蠻擔憂的」,因為鴻海的客戶基本上已不太成長,因此股價也不怎麼樣。換句話說,雖然減資是對的事情,但如果減資以後,基本面依然沒有成長、改善,那減資恐怕也是徒勞無功。

然而,謝金河談到,鴻海的精銳部隊集結到FII,剩下鴻海變「控股公司」,變身控股公司就沒有太大的著力點,郭台銘在台灣的戰略究竟要怎麼做?

楊應超則認為,首先,郭台銘很明顯想把重心放到中國,外界猜測鴻海台灣總部會搬到中國去,確實很有可能;第二,郭台銘對台灣的股市沒有信心,因為交易量小、本益比低,從公司角度出發,當然會希望到本益比較高的地方發展,畢竟上市的目的總的來說,還是希望能籌錢賣股票,錢拿到手可以做其他發展。

鴻海未來會在台灣斷根,FII將成「新鴻海」?

楊應超進一步分析,鴻海有兩大憂慮,包括透明性與接班問題,而郭台銘之所以會「分這麼多小金雞」,其中一個可能的理由應該就是為了接班問題,因為太多人要接班才只好如此,但分太散或許也不是很好。

接著,謝金河指出,在台灣,鴻海是第二大市值的公司,一旦變成以FII為主的話,台灣鴻海恐怕不僅會每況愈下,還會從第二大摔下來,「如果台灣的根都斷了,對郭董來講是好還是不好?」

對於郭台銘的戰略轉型,楊應超認為,郭台銘為了讓公司成長,做了許多不得不的事情,不光靠客戶,而是靠自己的產品多元化,同時也瞭解做垂直整合的重要性,「他知道半導體一定要做,知道面板一定要做,但也知道資本市場不能這樣講...。」

因此,楊應超相當欽佩郭台銘知道怎麼做、也知道怎麼講,「我覺得他半導體一定會做、一定想做」,而進入的門檻與難度高低則又是另外一回事。最後,談到在鴻海轉型過程中,精銳大軍都到FII報到,郭台銘要如何凸顯鴻海在中國的定位?

「FII就是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所以他才把所有好的灌進去」,楊應超說,即便郭台銘不可能承認,但FII未來很可能成為「新鴻海」,只是在時間上,企業重心要從台灣轉移到中國,或許還需要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