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籬笆的春天:走進城南時光隧道 漳州街警察新村

都更

1960年興建的台北市漳州街警察新村,位於中正區中華路二段409巷內,是當年政府為照顧警察警眷而建立的,座落近一甲子歲月,其中一棟位於17弄的2-20號共20戶,由於年久失修且無人居住,成為治安的死角,近日已整合住戶完成,將於6月份拆除。

由於漳州街警察宿舍當年規劃共80戶且為市有土地,每戶只有8坪,空間有限,有些住戶家裡人口眾多的話,就會自己加蓋夾層,而且當時還有很多設施是共享的,例如浴室、流理台、廁所等等,甚至連水表都是兩戶共用一組,當時的住戶除了外省人,也有本省人在同一個聚落,彼此不會因為省籍的關係而對立,反而會互相扶持,甚至若有爸媽因為工作關係晚歸,鄰居就會順便照顧放學的小孩,形成一個緊密融洽的關係。

斑駁的招牌,訴說著歷史的過往。(攝影/王明鈞)

興建一甲子屋況每況日下

漳州街開闢於日本時代,是通往練兵場的道路,現在練兵場早已改成青年公園。西北接新店線鐵路(現為汀州路),東南止於水源路,長650米寬6.5米,當時路段皆為石子路面。1971年1月中華路二段開闢,合併汀州路以南的漳州街並加以拓寬;最後1984年南海路延長拓寬工程中,又併入漳州街殘餘的路段,成為中華路二段409巷。

但道路拓寬後,並未將周遭的房舍跟著更新,讓該地區有許多殘破不堪的老屋峙立著。居住在此長達40年的顧小姐表示,今天拆除的是已經整合好的20戶,但主建物近60戶的住家其實居住品質不佳,雖然很想要拆除更新,但還是卡在所有權人是否全部同意,另外有七、八戶是由內政部負責出租給民眾,且不知道他們租約還有多久。希望政府可以介入協調,讓他們有新房子好住。

台北市政府警察局表示,已整合好的20戶未來拆除後,將會規劃為機車停車場使用,待其它住戶及周遭畸零地整合後,便會開始其都更程序。

獨有的眷村式的風格,也吸引婚紗業者前來拍攝婚紗。(攝影/王明鈞)
當年規劃因空間有限,所以很多設施都是共冋的,像是浴室、廁所等。(攝影/王明鈞)
尚未整合成功的60戶住戶,其主要出入的樓梯都已鋼筋外露,險象環生。(攝影/王明鈞
無人居住的房舍,天花板也因年久失修而掉落在地板上。(攝影/王明鈞)
 
牆面顏色不一樣的房舍,是內政部有經過整修後,再另外租給民眾。(攝影/王明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