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查很久不過關也問不到理由 美國商會對蔡政府這一點最不滿...

產業脈動

台北美國商會於6日發布《2018年台灣白皮書》,除了對能源、醫藥、化學等各個主題提出訴求以外,特別談到私募基金回台受挫一事,美國商會政府及公共事務部資深總監張韶韵表示,「很多私募基金想來台試水溫,申請遞件後有關部門就一直審,但也不告訴你為什麼審那麼久,他們也問不到理由,拖久了只好自己撤件了。」

美國商會指出,台灣政府應該要讓私募基金相信,它們的投資是受到歡迎的,而且若不受歡迎,或者政府不喜歡這個項目,應該要表達出拒絕的理由,而不是什麼也不回應,讓申請案高掛數年。而且近年來亞洲地區許多的新興產業投資,都是靠私募基金推動,但台灣政府面對幾件私募基金申請試水溫的投資,卻頻頻不回應。

私募基金,被擋於門外

其實國際私募基金投資台灣已有近20年的歷史,一切要從有線電視產業說起,美國著名的私募股權基金凱雷(亦被稱卡萊爾)在1999年設立了台灣寬頻,陸續併購桃竹苗及中南部地區有線系統業者,並將其打造成台灣第三大多系統經營集團(MSO),持股到2006年4月,在投審會的通過後,以8.8億元賣給麥格理私募。

同一時間,凱雷在從東森媒體大股東手上,以每戶約每年4.2萬元收入做基礎,總額13億美元的買下東森媒體的9成股權,並以近60億台幣買下東森電視四成股權,在2006年7月獲得投審會通過,之後東森媒體改名成凱擘。隔年,原本是和信辜家持大股的中嘉有線則賣給韓國私募基金安博凱。

但過去三、四年來,私募基金陸續退出台灣,張韶韵指出,美國商會原本有一個私募基金委員會,就像其他委員會一樣對政策提出建議,然而自2014年以來私募基金陸續出走,原來擁有21個委員的私募基金委員會整個裁撤掉。

新興服務型態私募,在台不如製造業

數位匯流時代、電子商務、物聯網、區塊鏈等未來消費型態主流的產業,近年一直是資本市場追逐的標的,向來敏銳的私募基金也不例外,據了解,這批私基金將投入台灣新興的科技服務業。

張韶韵無奈地說「政府對製造業的私募基金接受得很快,對服務業、新興型態的產業。」她透露,這兩三年來,曾經來過台灣的私募基金向政府遞件,針對較新型態的電子、金融服務項目,但根據私募基金反映,政府單位沒有核准,「但問什麼理由沒有核准,卻也沒說出不准的理由,就放著,久而久之基金只好自己撤件。」然而美國商會認為,現在私募基金的遭遇的情況都影響到原本對台灣的持續投資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