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半導體才是好漢!張忠謀退休後答應站台的第一個活動是....

產業動態

「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在我眼前默默發生」,這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自傳中的一句話,也是形容半導體從無到有改變人類生活的那一瞬間。今年是IC發明60周年,台灣在全球半導體領域扮演舉足輕重角色,科技部特別在今年舉辦「IC60–I See the Future」系列活動」,部長陳良基也特別引述張忠謀的話,道出半導體過去與未來。

特別的是,從7月開始到年底的活動,不但獲張忠謀首肯擔任籌備委員會榮譽召集人,科技部長陳良基致詞時還透露,張忠謀相挺,承諾配合所有活動,連到場出席的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台積電總裁、副董事長魏哲家開玩笑說,「讓我另眼相看,能推動張董事長(張忠謀)支持所有活動」。

IC發展一甲子活動,連張忠謀也答應站台

13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上,除陳良基、魏哲家,出席企業大老還包括台北市電腦工會理事長童子賢、鈺創董事長盧超群、聯發科副董謝清江、日月光執行長吳田玉、旺宏總經理盧志遠等人,其他包括益華、創意、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物聯網產業協會、國研院、工研院等產官學也都派高層主管出席。

「IC是鎮國之寶」,陳良基不但親自錄製這次活動宣傳影片口白,也娓娓訴說1958年9月,德州儀器(TI)新進工程師基爾比(Kilby)發明了世界上第1個積體電路,歷經美蘇太空競賽,到現在造就台灣成為全球最重要半體導科技產業重鎮的過程。

1974年是台灣決定投入積體電路既是開發的關鍵年,當年工研院電子所成立,1976年啟動RCA技術移轉計畫,以350萬美元授權費,從RCA技轉了電路設計、光罩製作、晶圓製作、封裝測試、應用與生產管理等技術,並選派37位年齡皆在30歲以下的工程師赴美國RCA公司技轉IC技術,讓台灣培育出第一批國際級的半導體工程師,當中包括前台積電副董曾繁城等人。

1980年竹科成立,同年台灣第一家半導體公司聯電創立並進駐,7年後全球晶圓製造市占第一的台積電也在園區成立,而後更創造出全球無晶圓廠的純IC設計產業,發展迄今已經打造完整半導體產業生態圈,為台灣帶來動力。

陳良基說,2017年半導體產業產值是全球第三,達2.46兆元,占全國GDP的五分之一。他也引述張忠謀引退晚宴上所重申摩爾定律再延續10年沒問題,且IC半導體對未來20、30年會一直在,加上量子電腦發展,未來台灣還掌握非常關鍵地位。

回顧IC的一甲子,他強調,60年的生命週期是很重要的里程碑,尤其台灣靠IC發明把高科技留在台灣,遙想當時為何飄洋過海到台灣,現在驅動全世界,「台灣人應該要記住這一段!」。

魏哲家:台灣半導體產業已締造製造第一、封裝測試第一、IC設計舉足輕重的產業地位,業界應更緊密合作發展半導體,也帶動其他產業。(攝影/黃威彬)

魏哲家:半導體從無所不在變成無所不能

魏哲家致詞時也幽默引言,笑說部長只用一頁就把致詞稿寫得密密麻麻,他須要好幾頁,也開鈺創董事長盧超群玩笑,說他寫在智慧手機中,讓他不敢置信,更反問在場人員沒有智慧手機的請舉手,「若沒人舉手,表示我們產業還有發展」,引起現場一陣大笑,也凸顯出半導體重要性。

他還以半導體60年的發展,以前買10MB記憶體要1萬美元,進步程度對比汽車產業發展,魏哲家詼諧說「自己最喜歡批評汽車行業」,「若以過去價錢與進步來看,一輛汽車應該只賣5毛錢,可見他們有多不進步」,而現在AI、5G時代,「半導體會從無所不在變成無所不能」。

他並認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在過去巨大變動下,要維持生產、封測第1以及IC設計舉足輕重地位,需要產業合作努力。

企業大老有憂心、有期待,希望更多年輕人投入半導體

而以台北市電腦工會身份出席的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則說,台灣過去幾十年在半導體領域,從有夢想到願景,到佔有舉足輕重地位,反思過去啟發未來;他笑說,如「小時候有一塊能長出好稻米的田才是財富象徵,現在應該有一座半導體才是好漢」,半導體業在台灣生生不息,產業、學界、人民都有活力,面對新財富模式轉變,台灣應要有因應變化的能力,外界不要唱衰自己。

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也形容IC像是自己女朋友,這次科技部活動,讓台灣、全世界了解台灣這項科技、產業發展,且相對競爭對手,台灣半導體產業涵蓋老中青三代,也希望未來更多年輕人加入。

日月光營運長吳田玉也提醒,半導體產業已發展數十年,接下來會面臨新的競爭對手、不同的遊戲規則以及不一樣的市場動態,台灣過去單向思考的硬體成本,必須演化成多元的全套解決方案,其次,少量多樣供應全球的生產模式,要演化成多樣少量客製化服務模式,另外,台灣長期仰賴的產業群聚優勢,未來必須進化成與全球智慧財產和區域性商業經濟配套的無縫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