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政停看聽》如果蔡英文只做一任總統……

國政停看聽

日前,民意調查基金會調查指出,台灣20歲以上的成年人,有52%不贊同蔡英文總統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包括重要人事安排與政策。

這數字乍看有點驚人,但因為是在台灣接連丟掉兩個邦交國後,也在農委會、北市府、北農三方為了吳音寧人事紛擾之際,加上香蕉盛產價崩之亂,蔡總統處理國政的能力備受挑戰也就不足為奇了。

蔡總統用人不接地氣,決策不透明

不過,回首過去蔡政府執政兩年的點點滴滴,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蔡總統的「用人」。

對一個新的執政團隊而言,用人可以分成四種類型:一,是關鍵性,像陸委會主委、外交部長、教育部長等,展現執政的價值觀。二,專業性,像原能會、農委會、國防部等。三,是代表性,像客委會、原住民委員會、退輔會等。四,是酬庸,為了報答輔選有功的人。這四類用人有一定的黃金比例,失衡就會影響體系的正常運作。

但蔡總統用人集中在親信、同學、部屬以及參與小英智庫做政策研究的人,這種「小圈圈」用人法,無法照顧到方方面面、形成強而有力的團隊,而且決策不透明,也容易沉溺在同溫層中,與世隔絕,不接地氣。

李登輝後的三位總統都「四壞球保送上壘」?

其實台灣政治民主化後,選出的四位民選總統中,以李登輝的心理素質、人文素養最優,他經歷過東京大轟炸、228事件、白色恐怖、國民黨主流非主流政爭,這些經歷和承受的壓力無人能比,加上他有藝術、哲學涵養,有自己的政治信仰,所以比較有自信,也願意多聽不同的專業意見。但即便是李登輝,他也難免「偏聽」,像是興建核四,成為至今仍解決不了問題;又如施行兩稅合一、保留盈餘,卻遇上中國改革開放,讓台灣的錢都跑去中國。

之後的扁、馬、蔡三位總統,被戲稱「都四壞球保送上壘」,他們的生命閱歷遠遠不及李登輝,人生面向也不如李登輝開闊多元,他們的特點是「很會考試的優等生」,但主政之後都因為找不到人才而大舉向學校挖角,引進學者入閣,也開啟台灣「博士內閣」風氣,在馬英九主政時代更達最高峰。

事務官只能「管理」無法「領導」

但「學而優則仕」不一定是人民的福氣,而且常成為被實驗的「白老鼠」,被拿去印證他們所學所教的理論。由於學者入閣不順遂下台,往往也可以重回學校再執教鞭,他們通常也不會把政治當成終身志業,人來人往除了光耀門楣,就只是政壇過客,很難要求他們苦民所苦。

到了蔡英文時代更慘,常面臨無人可用的窘況,教育部長吳茂昆只做四十天就下台,找不到合適接任人選,就只能無限期懸缺暫代下去。之前的內閣改組或人事異動,也常因為「找不到人」的理由,一動不如一靜,後來乾脆就是副手扶正,用大量「事務官」來做政務官的工作。

事事「依法行政」,最後什麼都做不了

事務官和政務官最大不同在於養成過程。事務官有系統地接受專業訓練,使命必達,而且文官受國家永業制保障,只要乖乖聽命辦事,時間到了就能一步步往上爬,他們做的是「管理」的工作。政務官則不同,他們是政治任命,沒有任期保障,必須時時刻刻做風險控管,為自己提出的政策負責任,做的是「領導」的工作。所以很多事務官出身的政務官,行事保守,常議而不決,一直在揣摩上意,做什麼都要「依法行政」,最後就是什麼事都做不了。

其實,台灣的文官改革因為年改爭議陷入瓶頸,更需要有創意的政務官來領導,但現在連國家元首的領導力都被半數成年國人不信任,真不知教人如何是好。

面對台灣現階段的困境,有一派建議為了蔡總統好,她應該只做一任就好,這樣她剩下近兩年的任期,更可以心無罣礙好好從事改革,也盡心培養民進黨下一棒接班人,搶救自己的政治聲望和歷史地位。但另一派人士認為,台灣民選總統之後,從未有不連任的總統,而且坐轎的人想下,抬轎的人還不給下,何況現在只要她鬆口說不選連任,那她肯定立刻跛腳,無法做事,遑論改革,國內政情恐怕更混亂。

不論如何,關於「領導力」這一課,蔡總統是該用力補考,為搶救失去的民心,至少先在「用人」上展現開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