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梯子登不了月!要靠AI翻身 台灣半導體業者決定這樣做 ……

產業動態

人工智慧(AI)堪稱台灣科技業救世主,為此科技部將半導體射月計畫列為推動AI產業供應鏈關鍵技術研發的重點政策,28日這項產學研合作的研發計畫公布經過評選的20個大學團隊,不同與以往,這次審查過程特別邀請產業界代表參與,不少計畫中,包括台積電、日月光、聯發科、聯詠、致新等半導體業者也提供協助,要讓研發成果能夠順利與商業量產接軌。

「2022」年對台灣是重要的一年,為什麼?出席半導體射月計畫啟動儀式的台積電技術長孫元成說,今年是AI元年。科技部長陳良基強調,隨AI終端應用逐漸趨於成熟,從技術延伸來看,深入擴大到各行業約要4、5年時間,2022年大家身邊很多東西會被AI取代,巧的是,跟台積電3奈米進入量產時間差不多。

半導體射月計畫收成,恰與台積電3奈米量產相近

半導體射月計畫正式啟動,今年預計斥資8億多元,計畫4年花費40億元,從預算角度,與新技術開發來看,並不算多。陳良基致詞說,這項計畫本質與AI息息相關,目前全球各國都在推動AI,如日本這個月才宣佈全新的AI發展計畫,從全球發展情況,台灣跟其他國家很不一樣,就是半導體在AI上的推動計畫。

他進一步說明,AI核心能力在學術界已經獲得肯定,未來將進一步延伸到應用面,從技術延伸面來看,預估要4、5年。

台積電日前技術論壇上,總裁魏哲家提到台積電未來成長動能,AI、5G趨勢很重要。陳良基強調,科技部規劃國內AI推動時,假想若2022年大量AI應用在我們身邊發生,該做什麼準備?才能讓人才、產業讓相關應用爆發時,可以搶得先機,讓台灣在AI時代成為各行各業的合作伙伴與推手。

他重申,台灣一定要掌握半導體優勢,因為AI背後有很多學習與推理,這些都要積體電路協助,若擴大半導體優勢,來迎接2020年到來,才有足夠技術、人力來支援產業搶佔商機,也對全世界AI應用有巨大貢獻。

台積電技術長孫元成:AI這次是真的

孫元成則說,與科技部從去年4、5月來腦力激盪很多,討論如何結合國內各方面強項,讓AI方面有正向循環,帶動國內技術、經濟成長。他同樣引述魏哲家在技術論壇上的看法,AI、5G對人類生活將造成革命性改變,而當中,核心就是半導體技術。

他透露,台積電針對AI領域,內部製程技術有「3DX3D」,簡而言之,電路設計不是躺在平面上,是豎起來,往第三度空間發展。另外孫元成也點到,先進晶圓封裝技術,如異質整合,並舉例,如行動裝置晶片把記憶體跟邏輯晶片放的很近等等,也說到過去幾年台積電勝出的研發高階封裝如CoWoS、InFO等,又如微機電技術,造就裝置輕薄短小,讓AI應用有無限想像空間。

「AI過去是狼來了多次,這次是真的!」,孫元成以地球歷史寒武紀時代打比方,當時物種數目爆發成長,而AI是硬用元年,「才開始」,他肯定陳良基推動AI時機,也釋出台積電未來在射月計畫中,若未來新創公司要做成品,台積電在邏輯、記憶體、類比等等平台會當大家後盾,「技術不只提供國外,也提供國內」。

對於應用面,他也特別點出台灣在醫療領域有很多第一,未來相關大數據對亞洲、中國都很有代表性,不光在地技術再利用,賺自己的錢,也可以結合原有強項,如醫療、農業等等領域,除造就本地商業機會、改善生活健康等,還可賺全世界的錢。「未來機會相當多,就看如何把握」;他認為,台灣半導體20多年前建立了「矽屏障」,從這些計畫推展,未來將超越過去半導體、IT產業的成就。

陳良基:拿梯子登不了月

科技部這次半導體射月計畫入選20個研究團隊,幾乎清一色是國立大學所囊括,包括台大、成大、交大、清大、中山、中央與中興等電機、電子、資訊相關系所,私校則有長庚大學電子工程系獲選,而這些團隊研發領域,技術核心4大主軸,分別為人工智慧晶片、新興半導體製程、材料與元件技術,下世代記憶體設計與資案以及前瞻感測元件、電路與系統。其中人工智慧占11個最多。

對於這些主軸,陳良基也說,如新興半導體製程,當摩爾定律進到物理極限,但對科學研究的人本來就要找邊界來突破,「人類永遠不會對未知投降」;又如數據應用,他也引述戴爾董事長所言,「若AI是火箭,數據就是燃料」,並強調有「稀有」團隊研究記憶體相關資安領域,雖然國內很少團隊做這區塊,但希望能「點火」,讓火慢慢起來。

最終,陳良基透露2022年對學界有很大壓力,擔心學界不敢挑戰,因此這次審查完後有些計畫也要求把目標提高,「要做就要做全世界最好」,在半導體領域,只有前兩名有機會;而會把計畫名稱訂為「射月」,他指出,孫元成也建議要有這種「Feeling」,並期許學界團隊,雖目標很遠但不要放棄拼看看,遠大目標以漸進式方式做不到,「要登月,拿梯子是登不了月的」,不要只是追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