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拿十九張票? 年底大選綁公投 選民跟政府的考驗才正開始

政治議題

年底大選1124日那天,除了要選出心目中的各縣市首長、議員以外,另一件重頭戲就是對各式公投案進同意或否決,是人民行使公民權,將投下神聖「多」票的日子,能直接影響政府決策方向。

然而,雖然新版公投法上路,但因公投案門檻降低,讓公投案量大增,現在居然有高達19件案子,屆時若全數都需要經過公民投票,那麼選民將滿手都是票,恐怕問題叢生。先不論公民是否都了解每一件公投案背後的脈絡,現在連基本的投開票機制安排,都讓負責選務工作的中央選舉委員會(簡稱「中選會」)傷透腦筋。

年底大選綁公投:太多案子不了解?

2004年以來,台灣共發動過6次公投,卻沒有一次成功,《公民投票法》長期以來被譏為「鳥籠公投」,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往往同意票遠高於不同意,但最後還是被「否決」,因為沒達到「投票率」、「有效同意票」任一過半的嚴苛標準。因此,終於在去年12月通過《公投法》修正案,讓提案、連署、通過的門檻大幅降低,總統蔡英文就表示:「打破鳥籠、還權於民,這是人民作主的歷史時刻。」然而,對於新法是否真能順利執行,年底大選將迎來第一次考驗。

短短不到一年,已經有許多公民團體、政黨對各式議題提出公投案,包括同婚議題、勞動權益、能源環境政策等,還有涉及國家認同的日本奧運正名公投案,中選會評估多數公投提案連署情況並不踴躍,能達到第二階段超過28萬連署的門檻不多,主委陳英鈐表示,「沒有大家想像中多,不會十九個公投提案全達標。」研判能進入第三階段投票的案子,應不超過五件。

為了讓人民能了解每項公投案背後的脈絡,陳英鈐表示,中選會在投票前一週,將公投公報寄送至每一戶,上面會印製提案領銜人的理由書及政府意見書,讓民眾清楚知道公投主張是什麼,政府機關的主張是什麼,只是短短一週能讓公民對公投案內容本身及其影響了解多少,成為隱憂。

選務繁雜經費龐大、人力恐不足?

然而,為了確保這次九合一年底大選綁公投能順利執行,除了注意公投票如何印製、開票以外,還得確保20歲與18歲的公民能分別進行投票,中選會估計若只有一公投案,固定支出花費需要4.5億元,二案以上每增一案,支出也增1億元,經費由此往上遞增;人力調動也是問題,中選會初估需要24萬人力投入選務與公投作業,以往選定各縣市區域的中小學來作為投票空間,除了公務人員、志工以外,也會直接找教職人員來投入選務工作,但因近期年金改革大刀砍向這群人,已經有基層不滿聲音表示,以前選票開完都已近晚上89點,現在加入公投案的選票,恐怕得開到深夜,體力不勝負荷,且時薪也不高,讓人興趣缺缺。

陳英鈐表示,一切仍要到8月底、9月初才會知道確切結果,屆時有完成第二階段連署門檻的案子才有能合併九合一年底大選,只是剩下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中選會得擔起選務大任,若出包後果恐影響甚巨。

公投通過後會如何?

至於公投案結果將如何處置?首先,採多數決制,若結果為不通過,則二年內,不得就同一事項重行提出;若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為複決案的話,原法律將失其效力;為創制案的話,將送審立法院、議會等進行法律制定討論與研擬;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公投法》第30條第四項規定,「若有關重大政策者,應由總統或權責機關為實現該公民投票案內容之必要處置。」意味著公民權利並非無限上綱,若為爭議案子,恐怕政府還是會出面介入。

其實就有聲音質疑,認為像前奧運國手紀政發起的公投案,以台灣隊名義參加東京奧運,這項公投案就算通過也可能只能「自爽」,因為這得經過國際奧委會的同意,但這次國際奧委會已決議,不接受中華台北奧會改名,所以即使年底通過,亦難以落實,屆時台灣政府該如何處理成為關鍵。這次年底大選是公投法修正後首次執行,面對來勢洶洶的多個公投案,政府該如何備戰,如履薄冰,因其結果將成為除了選舉以外,另一個會影響台灣未來發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