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不是暴跌就是缺貨 當極端氣候成常態因應之道在哪裡?

農業經濟

因極端氣候影響,對農業的衝擊似乎早已成為常態,今年香蕉、鳳梨盛產,導致價格嚴重崩盤。水果每年不是爆量就是缺貨,似乎已成為台灣農業必須準備應對的問題。

高齡農村、極端氣候,農業有解?

目前台灣農業就業人口中,平均年紀落在62歲,8成以上屬中高齡人口;台灣農藥殘留超標問題難以掌控;低價競爭造就消費者選擇更沒有保障的食材。

面對農業全球化的競爭與氣候的極端化,中都農業生產合作邀集產官學界和在地農友共同餐與「2018 中都農業論壇」,期望透過交流討論,建立雙贏的農業產銷模式與實踐方案。

其實,近幾年台中市農業局推動多項的政策與輔導策略皆漸漸有成果。包括:協助農民建立產銷系統後,已推廣超過一百公頃的國產非基改大豆契作、酒莊文化已在台中漸漸形成、病蟲害防治成功帶來管理方式改變、花卉亦不斷在國際市場展露頭角等。

台中豐富的地形與良好的天然環境是塑造豐富物產的本質,高山溫帶的茶葉、高接梨、蘋果、水蜜桃及高冷蔬菜、丘陵地區的龍眼與荔枝,山城河階地形的白夜溫差,創造台中市柑橘、葡萄的高品質,大肚溪、大甲溪及大安溪沖刷的平原帶與灌溉溝渠是台灣優良的稻米生產區域,再往海岸線走,梧棲魚港海鮮是許多老饕的最愛。

台中市作為全台第二大人口城市,該如何為農、漁民創造永續發展的環境,是一大重要課題。

中都農業論壇,兩天六大主題實戰分享

中都農業論壇在7/14、15兩天將舉辦一連串的實戰經驗講座分享:如何強健的農民教育串起農業產銷鏈結、農民生稻收益不佳時,農民團體如何協助轉作的實戰案例、地酒如何成為農業六級產業成功案例、帶領大家了解在台中已開展的多項生物防治工作…等。

論壇共分為:新農民、智慧生產力、地酒珍釀、友善農業IPM、聽見花開的聲音、新農村等六大主題,除場內熱烈研討之外,場外更是有有趣的活動:農夫市集、農村音樂祭、毛小孩照護活動、地酒珍釀試飲會、論壇直播等,讓民眾更容易更進一步親近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