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大路通羅馬 財政部官員不能去公股行庫可以轉任金融F4

金融人事

內閣16日大幅改組,其中財政部前部長許虞哲雖然透露自己是主動提出請辭,期望給年輕人機會,但另一方面,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卻間接證實許虞哲接下來將接掌期交所董事長一職,從必須站在第一線帶兵打仗的部會首長,跳到年薪動輒上百萬的金融周邊單位,「功成身退」後的這一轉顯然轉得華麗,也實在難杜悠悠之口。

條條大路通羅馬,金融F4很搶手

就在2個月前而已,顧立雄才在立法院表態,主官監理機關官員退休之後,轉任金融機構擔任董總,非常地不適切,這形同是監理者退休變成被監理者,因此未來金管會「不會」派任退休官員到公股當董總,而當時許虞哲也附和,財政部未來也不會派卸任官員到公股金融機構任職。

然而事實上,財經部會官員卸任之後轉任的金融機構,除了公股行庫,另一普遍的單位就是金管會所主管的財團法人和證券周邊單位,尤其是被稱做「金融F4」的證交所、期交所、櫃買中心和集保結算所等單位,因為不屬於政府直接捐助成立或是類似性質,負責人全年薪資平均6、7百萬,遠高過部長、院長,甚至是總統待遇,酬庸性質高。

雖然有所謂的「旋轉門條款」規定公務員在離職3年後,不得擔任與離職前5年內職務直接相關的工作,但是不論門關了幾扇,似乎就是無法完全杜絕,從法規上來看,財政部和金融周邊單位不僅非直接相關,更不是直接監理單位,金管會官員轉任恐怕都禁不了,何況是財政部。

一個蘿蔔一個坑,酬庸不分藍綠

條條大路通羅馬,從財政部官員轉到金融F4這條途徑已經不是祕境,不管藍綠執政都把這條路走得很順。包括扁朝時代,時任財政部次長陳冲於2002年內閣改組離開財政部政務次長職位後,立刻轉戰證交所董事長。

另一個案例是財政部前次長王得山,一路從財政部文官體系往上升到政務次長,次長做了1年半之後,提前2年於2003年7月退休,隨即馬不停蹄轉任到期交所擔任董事長直到屆滿卸職。

到了馬政府執政時期,時任財政部長李述德於2012年2月內閣改組時遭到撤換,但同年8月就接任櫃買中心董事長,沒想到屁股還沒坐熱,隔年2月又轉任證交所董座,「櫃轉市」位子一個比一個坐得好。

不管是白蘿蔔、紅蘿蔔,重視一個蘿蔔一個坑、人人有獎已經不是藍營專利,對於許虞哲可能轉任期交所董座,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就在臉書上批評,「財金幫不分藍綠,部長當完當董事長,......,顧主委推動金金分離、自然人董事、旋轉門限制等改革碰到許部長就轉彎,現在前部長又到金管會周邊的期交所當董座,讓人質疑改革財金幫根本是在打假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