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免費、補助、社會福利一波又一波 請問「錢」從哪裡來?

政治議題

在各縣市政府都債台高築的情境下,請候選人提政見、施政方略前,請先說明經費來源。也請選民覺醒,債留子孫,不管是元兇還是幫兇,都是孩子的罪人。

故事要從1945年大陸萬里江山失守,蔣介石帶領200萬殘兵殘將轉進台灣,並接管台灣政權說起。

蔣氏政權為了延續政權,在憲法外另頒佈「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以法統為名,由不代表台灣民意的老國代依憲法間接投票選出總統,由資深立委主導立院運作。在黨禁、報禁尚未開放的戒嚴時期,民進黨先賢以黨外之名,以街頭群眾運動、發表演說及發行黨外雜誌,宣揚理念,爭取國會改選,揮別萬年國會。

李登輝時代打動無數選民的心

經多年努力,1972年開辦第一屆增額立委選舉,1992年完成立委全面改選,1996年總統直接民選,由李登輝當選首任民選總統。在李登輝時代一句「民之所欲,常在我心」,打動了無數選民的心。民意更是選票的代名詞,民意綁架了選票,選票同春藥般牽動著候選人的每一根敏感神經。

自此以降,從總統到最最基層的村里長,從中央的立法委員到縣市議員、鄉鎮市民代表,都由選民依選舉制度產生。台灣的民主政治上的成就,確實交出一張耀眼的成績單,但在此耀眼的成績單的背後,台灣的民主也逐漸浮現:選舉治國、選票至上、政策買票、債台高築、藍綠惡鬥..等等弊端。

在交通、公共建設部分,開馬路、建機場碼頭、高速公路廣設交流道。在教育,因為民意希望子弟都可以上大學,教育部便卯起來核准大學成立。這些交通建設,有多少在風光竣工,剪綵慶功後淪為蚊子館,可有人究責?廣設大學,大學、大學生素質雙降,生原不足,近半數的大學亦須退場是無法改變的宿命,退場後的大學,巍峨的校舍,除了關蚊子,還能有何功能?公家的錢就這樣一綑一綑的如柴火般的被燃燒。

在社會福利,自1995年開辦老農津貼,年滿65歲之老農每月可領3000元,到2012年已加碼到每月可領7000元,各縣市政府對推動社福政策亦從不手軟,從生育補助補助、假牙補助、重陽敬老津貼…….等等品類繁多的各項補助政策,不一而足,都是民意之所趨。對前任所訂下來的社福政策,繼任者雖然府庫空虛,借錢也要體察民意。

民意就是選票

因為民意就是選票,反正社會福利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反正發的錢又不是我口袋裡的錢。發的越多,人民當然就越高興,就越貼近民意,授受之間各取所需,相互取暖。但就從來沒人問錢從哪裡來?向台灣未來舉債,從未徵詢沒有投票權的小孩、嬰兒甚或尚未出世的孩子們。大量社福支出造成排擠效應,那些被排擠掉的預算無法執行時,又應向誰究責呢?

在預算執行上,每逢年底都會出現為「消化預算」挖馬路、敲敲打打的大小工程。將原本沒有必要的工程打掉重蓋,敲、蓋之間敲碎了多少人民的心,這一磚一瓦可都是民脂民膏,消化預算式的工程是一種燒錢行為早已深植民心。

在各縣市政府都債台高築的情境下,請候選人提政見、施政方略前,請先說明經費來源。讓沒有合理經費來源,討好選民,行政策買票的選舉策略得不到選票。如果可以,籲請縣市長候選人承諾,將有消化預算性質的工程款移撥清償舉債。

當然預算執行有其一定的SOP,不同的科目如何移撥有一定的難度,但相信只要有心為之,一定有方法。也請選民覺醒,債留子孫,不管是元兇還是幫兇,都是孩子的罪人。不是說苦不能苦孩子嗎?把高築的債牆拆除,沒有投票權的小孩、嬰兒甚或尚未出世的孩子們,會感謝你,這才是貨真價實的苦不能苦孩子。

本文經新公民議會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