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孩子好好聊天? 先四步驟學會如何「有效聆聽」

書摘

我們生來有兩隻耳朵,卻只有一張嘴,就是為了「少說多聽」。對親子溝通而言,這個提示尤其重要。傾聽孩子使父母不至於和孩子的時代和觀念脫節,也能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的生活,知道他們和什麼人交往、好朋友是誰、好友的名字、家庭狀況、各自的個性、愛好等。藉由有效地傾聽,父母不僅可以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了解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情緒和情感的變化等等,也使孩子得到情緒抒發的機會,減少他們在家庭以外的地方尋求不當慰藉發洩的可能性。所以做父母最需要學習的一件事就是:少引導、多跟隨,多聽少說。這些道理聽來簡單,但真正做到的父母並不多。在親子溝通過程中,我們常常把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對兒女說話上,甚至把「說話」,當成是說教,忽略了「聽」和 「說」是一體兩面。親子間只有能夠正確與有效地傾聽彼此說話,聽到對方真正的心聲,才會知道如何相互對話,有同理心地回應對方的感受與期待。所以在親子溝通中,比好好說話更重要與困難的,是好好傾聽。

要達到有效傾聽,父母必須從自己的看法中跳出來,專注於傾聽兒女的談話,站在他們的角度、立場看事情。除非我們能確定自己了解他們的觀點和意思,否則便無法誠懇的回應他們。在傾聽孩子的過程中,遇到沒聽懂的地方,只需要去重複他的話,來確認與澄清他的意思,而不要去想主導和控制談話,更不必擔心自己沒有時時回話。所以父母更需要學習的是如何讓自己保持專注、積極與完整的傾聽,練習發問而非打斷、插嘴,並藉由以下「重述語意、澄清內容、澄清感受、鼓勵發言」四個了解他人看法的傾聽步驟,來強化自己正確傾聽的能力。

有效傾聽的步驟1:重述語意

正確的傾聽,從確認與澄清對方的「字面意義」開始。不是以「我」聽到什麼為主,而是要確認「你」說了什麼為重點。重述語意的技巧就是在聽完孩子的話之後,把你從對方聽到的訊息,用自己的話重說一遍,但不加進任何自己的評語,來反映並確認自己確實聽到對方的話,同時藉此使自己更專心聆聽。但請注意,重述語意並不是像鸚鵡學舌一樣照說一遍,舉例來說,孩子對你說:「每天上學真煩! 」你首先需要確認自己聽懂了他的字面意思。所以你可以用自己的話複述:「你是說你不喜歡上學? 還是討厭上學?

如果他確實是此意,他會表示同意,但如果不是,他會澄清他的感覺:「不,我是覺得上學沒什麼用。」再舉一例,孩子說:「每天留校晚自習真令我抓狂!」但是發狂有很多種解釋,所以你需要進一步確認他的意思:「所以你覺得留校晚自習很煩,是嗎? 」或者「你覺得留校晚自習很無聊? 」如果不是此意,孩子可以加以澄清回應:「不,我只是覺得自己累慘了。」但請注意,在進行語意重述時,不要使用簡短的字或斷句發問如:「你什麼意思?」、「是怎樣?」、「怎麼了?」

有效傾聽的步驟2:澄清內容

此步驟主要是為了確定對方真實的看法與感覺。在確認他的字面意義後,你可以歸納對方的談話,再用自己的詞句把你理解到的內容加以摘述,來確認與釐清對方的「心情或情緒」。以前一個步驟【重述語意】的舉例來說,你可以接著對孩子發問確認:「所以說,你覺得上學沒用?是覺得學歷沒什麼用處,是嗎?」而他的回答可能是:「也不是,是學校教的那些東西沒用處。」這個回應告訴你,他不是不喜歡上學,而是不喜歡學校教的東西。

此時,你也可以進一步釐清或推敲他說的內容訊息,掌握先前不清楚的訊息,發問:「我不了解你說的沒用處是什麼意思?你是指學的東西全部都不實用,對就業沒幫助,還是有其他意思?」或者再加以延伸做進一步內容意義的確認:「換句話說,你覺得能不能學到有用的東西,比上學拿學歷更重要,對吧?」

有效傾聽的步驟3:澄清感受

承上情境。接著你可以根據孩子的話語和他的非語言線索,運用上兩個步驟得到的結果,將你觀察和了解到的言外之意或者看出的弦外之音說出來,讓孩子感覺到真正被理解的溫暖。透過傾聽來接受、理解與包容孩子的心情,使孩子打開心扉、產生信任,比如回應他:「你討厭學校教的東西,但是又怕休學了,要承擔更多後果,所以心裡很煩,是嗎?」、「你覺得晚自習很累,但是不留校也是可行,你的考量是什麼?怕自己在家不專心,還是擔心和同學步調不一致呢?」

以下是三個了解他人正確看法的傾聽技巧範例,父母們可以做為練習參考:

孩子:「今天學校選校隊,我沒被選上,很多同學都打得比我好!」

父母:「你是說你沒表現好,被淘汰了?」重述語意

父母:「沒被選上,但是你聽起來對這個結果很服氣,是嗎?」澄清內容

父母:「你現在還是有點失望或者會擔心別人怎麼看你被淘汰這事嗎?」(澄清感受)

(圖片來源/unsplash)

孩子:「同學和我約好到學校讀書,可是他居然沒來,整個教室就只有我一個人!

父母:「你同學爽約了? 重述語意

父母:「同學不守約定,你覺得難過和不舒服嗎? 」(澄清內容)

父母:「這個同學不守信用,你覺得自己以後很難再相信他了,是嗎? 」(澄清感受)

(圖片來源/unsplash)

孩子:「媽/爸,我討厭長大的感覺,長大後人與人之間都會彼此出賣!

父母:「 你說的出賣是什麼意思? 你是發現有同學做了什麼背叛你的事嗎? 」(重述語意)

父母:「同學出賣你,這件事讓你很難過和受傷,是嗎? 」(澄清內容)

父母:「 你不喜歡長大的感覺。長大的過程太複雜和辛苦,總會有些挫折的經驗,你正在適應這種過程,是嗎? 」(澄清感受)

有效傾聽的步驟4:鼓勵發言

最後,你可以送出微小卻有效的邀請,也就是「鼓勵發言﹂的技巧。鼓勵發言是了解別人想法和感受的另一種方法,懂得傾聽的父母會利用一些像關懷、澄清、引導、立即反應等技巧,對孩子送出各種微小卻有效的溝通邀請,鼓勵他們持續發言。比如你可以利用以下的典型提問來鼓勵孩子繼續分享:

第一問:「那你認為如何呢? 你有什麼感覺?」

第二問:「你自己的看法如何? 我想知道你自己的想法。」

第三問:「嗯……我不是很清楚,你可以多說一點嗎? 我想多知道一點。」

第四問:「繼續說! 是這樣嗎? 然後又發生了什麼?」

第五問:「你現在決定怎麼做? 這樣做,你覺得有什麼問題?」

第六問:「我能為你做什麼? 你希望我做什麼?」

此外,也可以使用肢體語言的鼓勵,比如在傾聽時,身體微微傾向對方,看著對方微笑、點頭、偶爾的表情變化和手勢等,而有時即使什麼也不說,保持專注與鼓勵的眼神接觸也是讓談話更深入的方法。傾聽過程中,父母請務必記得,不要使用過於簡短的字或斷句回應孩子,如:「嗯。」、「什麼?」、「知道、明白」,孩子才會繼續與你分享。

以上這些小而有力的邀請,都可以使孩子感受到我們在聽他說話的積極努力,鼓勵他打開心扉,樂於繼續發言分享。鼓勵不在多言,做父母的都要努力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寡言的傾聽者,多聽少說,鼓勵孩子持續分享,而不是去干擾溝通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