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萍」可以吃嗎? 蛋白質含量高到引起慈濟人注意

農業經濟

浮萍可以成為一種食物嗎?答案是可以的,《英國每日郵報》在2017年的一篇報導中指出,某些浮萍的種類所含的蛋白質比黃豆還高,浮萍粉甚至可以取代牛奶與黃豆製成的乳清粉,成為素食者的新希望,慈濟電視台還特別製作了《小浮萍的春天》節目,這種正在申請食品證的浮萍就在今年的「亞太區農業技術展覽」裡展出。

聞起來像是海苔味道,一整瓶的卵萍是被專家視為黃豆以外的素食者新福音,早在2011年英國食品公司Parabel就發表,在一個研究以藻類當糧食的計畫時,發現浮萍乾燥後所製成的粉末,含高蛋白質及纖維,浮萍的蛋白質含量高達乾重的40%以上,最重要的是,浮萍不需要大面積的土壤種植,有足夠的水槽就可以,生長期間又快,水分又可以給其他作物繼續利用。

浮萍蛋白不輸黃豆,又有纖維

浮萍的高營養價值被正式肯定,因為每天只要500公克的無根浮萍,就能提供一天所需。(攝影 / 鄭國強)

Parabel還在非洲設置了浮萍工廠,浮萍的高營養價值被正式肯定,因為每天只要500公克的無根浮萍,就能提供一天所需,浮萍有一個好處是不含乳糖,不會讓很多人過敏,在各種浮萍中,無根萍又比一般的浮萍更具營養價值,而且在東南亞某些國家的人們已把浮萍當成食材。

在國內,位於大園的,以浮萍(Lemnaceae)音譯作為公司名稱「那米亞發酵」正在研發以浮萍為食材,在各種無根浮萍中,選擇了「卵萍」作為食材開發標的,並且引起了慈濟功德會的注意,慈濟的大愛電視台還特別進行採訪,並且期待食品認證早日通過。

這次亞太區農業技術展覽中還有另一項農作物的成就就是由農委會下臺南農改場成功培育的節瓜「臺南1號」到「臺南4號」,就是現在國內西餐、歐式自助餐最受歡迎的配菜之一,傳統被稱之為「如意」,臺南農改場表示,由於種子種下去四十幾天就收成了,讓農民很快可以到市場上賣,因此也有「農民的提款機」之稱。

臺南農改場經過十幾年的研發成功開發瓜抗病性更高,耐旱力也很強的臺南x號節瓜。(攝影 / 鄭國強)

台灣自育節瓜,四十天就收成

節瓜正式名稱為夏南瓜,原本是歐美地區的作物,來到台灣後受到白粉病等病害,而且台灣不會下雪因此還有瓜實蠅在上面產卵的問題,歐美品種多半無法存活,也因此自民國七十幾年以來農民都只能零星栽種。

民國九十幾年臺南農改場就開始進行夏南瓜的開發、育種,到了民國103年終於成功,才命名為「臺南X號」等品種,台灣種的節瓜抗病性更高,耐旱力也很強,加上台灣市場需求愈來愈大,供給卻比小黃瓜少,因此價格較好,成為具有經濟潛力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