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真的關心運動員?從數據看東亞青運藍綠互打

運動世界

2019東亞青年運動會(簡稱東亞青)原本定於台灣台中市舉辦。但7月24日,在北京召開的東亞奧林匹克委員會臨時理事會以七票贊成、一票反對、一票棄權的結果否決台中市的主辦權。

中國方面提出的否決理由是,台灣民間有團體在發起「2020東京奧運公投」,會增加賽事的「不穩定性」。

簡言之,中國不爽台灣內部在發起公投運動,用蠻橫的國際力量把台中的東亞青主辦權拔了。

相關國際情勢,台海兩岸關係等已經有太多人討論,在此我們只談兩個問題。

第一、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

這幾天總看到有人在網路上喊「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希望政治因素不要干擾體育選手和賽事。

別傻了,不論古今中外,體育問題向來就是政治問題!會高喊這句話的人,不是不懂政治就是不懂體育。

從補助預算的分配,政策的執行,體育環境的打造,我要蓋幾座籃球場、幾座棒球場,這不是政治問題是什麼?

講一些更古早一點的故事,早在日治時期,台灣受日本殖民影響最風行的運動是棒球,所以才有電影《KANO》中嘉義農林棒球隊打甲子園的故事,直到國民政府播遷來台,不知是不是為了淡化「殖民遺毒」,一開始是主力推行的是籃球。

漸漸形成當時,「本省人打棒球,外省人打籃球」的情況。

爾後國民黨在國際外交上受挫,大概又想攏絡本省人,於是才主力推行棒球,也才有了默許台灣假球始祖-紅葉少棒,用一群國高中生冒名頂替,打敗日本雜牌軍小學生來進行政治宣傳,鞏固主權,雖然事後有相關人等判刑懲戒,但試問在當時軍政一體高壓統治的環境下,如果不是政府默許甚至主導,怎麼可能發生這種事情。

從古早的例子可以了解,政治與體育根本就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即使一些真正有國球,全國只有一種熱門運動的國家(例如許多歐洲與非洲小國),仍然會有足協貪汙,資源分配的問題,這些難道不是政治問題?

第二、回到台灣的東亞青事件,從數據上來看,我只看到藍綠在借題互鬥

在事件發生的7/24日當天,剛好我手邊有爬搜全台臉書粉絲專頁的付費科技工具,我就以「東亞青」為關鍵字,進行搜索,

一日內,相關貼文共480篇,獲得164,720次按讚等表情符號互動,文章大多來自新聞媒體、政治人物等,依照文章討論熱度排序(熱度依照文章按讚數、留言數、分享數等指標排序),前50名中,有超過一半都是藍綠借題互相推諉、攻擊。

藍營(含親藍媒體):都是你們台獨和綠營搞正名運動害的。

綠營(含親律媒體):你們藍軍對中國卑躬屈膝,還不是被打壓,不敢出聲。

說到台灣正名運動這件事,我的立場是不支持也不反對,不反對的原因很簡單,我想全台灣絕大多數人,包含運動員不想出國比賽時被叫「中國台北」,但不支持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我認為實行起來很困難。

但假設,不管要以「台灣」還是「中華民國」出賽,是全民公投的結果,那大家就要被奧會禁賽,或像這次被中國打壓的心理準備,民主時代就是要尊重多數決,這也不會是世界末日,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查查威廉瓊斯盃的由來。

會高喊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假借幫運動員發聲,檢討正名運動的人,根本就搞不懂兩者的依存關係,是一種近似鄉愿的檢討被害人行為。

話說回來,由於文章熱度是依照討論、按讚等指標排序,看來一般民眾也多陷在藍綠互鬥情緒中,台灣民間對運動員關注度本來就低,更何況是「青少年」,又超級地域性的「東亞」小比賽。

結論東亞青事件就是一場實實在在的政治角力,高喊幫運動員發聲者充滿著偽善,也看到了兩黨醜陋的內鬥優先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