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市場裡的故事》年輕人與攤販的互助與關心

在地生活

市場裡的少年漸漸和市場打成一片。小舖的第一個訓練是關心別人。同學們很不屑,不耐煩全寫在臉上。沒想到我當真。

我告訴同學自己想賺錢,看看別人賺錢嗎?同學很快就發現市場的生意並不好,每天擺出菜攤的阿公阿嬤,準備的菜本來就不多,但是每天總是收很多回家。

老人家笑笑說當作來運動。但是阿公要養孫子,兒子沒能力寄錢回家。因此,阿公總是每天來賣菜。市場也不真的向他收攤租。

同學「兼賣」阿公的絲瓜

同學們開始賣自己的東西,兼賣阿公的絲瓜。兩個鳳梨配一個絲瓜,合起來三個一百。不知情的人以為鳳梨三個一百,這樣開始了阿公和年輕人的友誼。每天總能幫阿公賣兩條瓜、一把青菜。

後來阿公知道小郁的爸爸酒駕失去了工作,小孩子沒有錢吃早餐。他開始每天留蔬菜給小郁,叫他帶回家。同時開始教他如何煮菜。

「家裡煮可以省錢,不要每天都買早餐。」一人煮,全家都可以吃。

甚至鼓勵年輕人:「煮泡麵也可以加野菜喲!」把泡麵換成麵條,加上蔥、肉絲、青菜、雞蛋。賣菜阿公自己種絲瓜、瓢瓜、地瓜葉,摘野菜。他的菜攤也賣長豆乾、瓢瓜乾。

他告訴同學阿美族不會吃野菜,就不是阿美族呀!黑甜仔菜、南瓜芯都很好吃。賣魚的阿姨最海派,每天都跟同學們「交關」,同時也叫年青人把冰塊放到他家的冰庫,教同學要先將冰塊包好再放入保麗龍箱中,這樣冰塊就不會沾上魚腥味。

年輕人的行為正在改變

同學們知道阿姨的孫女喜歡哈囉Kitty,把小玩偶留給阿姨。阿姨送給年輕人一夜乾鯖魚。昨天市場裡回收的阿嬤,手被鐵片割到大量出血。何恩、小廷立即出手幫忙包紮,並且重新將掉落一地的紙箱重新綁好。看來贏得了阿榮老闆的讚賞。吃麵食免費贈送了一盤豬頭皮和豆乾。

這些事我都是後來聽說的。這些年輕人的行為正在改變。這讓我想起臨時孫子當時發生在月台的故事。有一個帥哥,高中讀了三個學校。當時他已經畢業,聽說學妹去車站幫忙抬行李。他去看女生。看到學妹抬不動大行李就出手幫忙。一幫忙受到感謝,開始天天主動出現。

有一天他寫信給我,告訴我他覺得自己「跟以前不一樣」。後來她的學妹去當志願役。學妹爸爸中風、媽媽智能不足。唯一能賺錢的姐姐和男朋友一起因為持有毒品進了監獄。

那年,他們開始思索自己人生的事情。卻同時把家人想成一起。這位女同學到現在還在部隊裡,是家裡經濟的支柱。情形和幫忙搬家具的憲兵阿昇真是相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