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新火箭把特斯拉送上太空後 也要幫台灣送福衛七號

產業

台美合作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現已完成各項準備工作,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近日正積極進行福衛七號的整裝工作。由於福衛七號主要任務為提供中、低緯度電離層觀測資料,未來將取代有「太空最準確溫度計」之稱的福衛三號工作,成為台灣新太空溫度計。

福衛七號台灣方面斥資新台幣32億元,依規劃,預計下月底「啟程」前往美國,最快年底升空,有趣的是,先前「鋼鐵人」馬斯克才用旗下SpaceX公司最新型獵鷹重型運載火箭(Falcon Heavy),成功把特斯拉敞篷跑車送上太空,這次福衛七號也採同款火箭,且重量也與這部跑車相當。

福衛七號將成新太空溫度計

福衛七號與福衛三號均是台美合作計畫產品,福衛三號自2006年4月15日發射迄今已超過12年,收集全球大氣與電離層資料,總數超過1000萬筆,而這次福衛七號同樣負責氣象觀測任務,由國家太空中心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共同執行,不過原本該計畫預計部署12顆任務衛星及1顆自主衛星獵風者號,訂2015年與2017年分兩批發射。

其中,第1批搭載具先進全球定位系統接受器的12枚衛星,第2批則要搭載1枚自主衛星,但因美國資金無法如期到位,雙方協議取消第2組6顆任務衛星發射計畫,也導致4度延後發射。

根據太空中心資料,福衛七號繞行地球一周時間約97分鐘,第一組6顆衛星任務軌道為高度550公里,傾角24度,主要負責中低緯度觀測,包括台灣等區域性資料,服役時間為升空後5年。

福衛七號資料傳輸量為福衛三號3至4倍,能觀測颱風、西南氣流形成時水份分布,有助更精準預測雨勢、雨量。(攝影/黃威彬)

福衛七號有回收機制

但福衛七號為什麼稱為新的太空溫度計?主要因裝設美方提供的3個任務酬載,包括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無線電訊號接收器(TGRS)、離子速度儀(IVM)、跟無線電射頻信標儀(RFB),其中TGRS可接收美國GPS及俄國GLONASS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訊號,藉由訊號通過大氣層時產生折射來計算出大氣層氣壓、溫度、和濕度的垂直剖面圖。IVM則是量測電離層離子密度、速度與溫度;RFB功能在量測電離層閃爍,分析電離層異常區分佈。

另外,福衛七號也納入中央氣象局數值預報系統,且資料量測可不受陸地或海洋的地形限制,也不受天候影響,每天平均可提供4000點大氣資料,相關資料可用於分析颱風或西南氣流,不僅對熱帶及副熱帶水氣分佈研究甚有助益,更能提升颱風、梅雨及劇烈天氣豪大雨預報的準確度。

值得注意的,全球各過競相投射衛星上太空,先前中國衛星天宮一號墜落地球引起包括台灣在內國家恐慌,且具了解目前還有50萬個太空垃圾在宇宙中,這次福衛七號也設計有「返回機制」,任何一顆衛星達壽命使用年限時,都會啟動返回機制在大氣層燒毀。

行政院長賴清德前往太空中心視察,並宣示台灣第三階段太空計劃明年啟動,共匡列259億元預算。(攝影/黃威彬)

台下階段太空計畫明年啟動

福衛七號整備作業如火如荼進行,相關工作包括安裝衛星電池、確認太陽能板飛行型態、安裝熱多層絕緣體及進行衛星最後校準等作業。

行政院長賴清德3日也前往太空中心視察,賴清德除強調福衛七號是國家的驕傲,任務「務必要成功」,也指出,台灣第1期太空計畫從1991年到2006年,總預算編列共197億元,主要是在建立太空科技基礎,包括組織的建立、人才培育與技術養成,也嘗試去研發、設計衛星等等,順利完成任務,不僅成功發射衛星,也做出很多成果。

第2階段從2004年至2018 年,政府也編列259億元進行計畫,階段目標主要是掌握初期自主能力,讓台灣科技更加進步,與太空產業結合,這也順利完成使命。他更宣示,第3階段太空計畫將於明年展開,預計10年同樣投入259億元預算,希望台灣太空科技更加精進、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