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廈通水兩岸政治角力也牽動金門選情 陳福海能藉此擺脫楊鎮浯?

金門選情

兩岸關係緊繃,因東亞青運被中國打壓取消,陸委會原本建議「金廈通水典禮」緩辦,但是金門縣長陳福海8月5日以民眾權益優先、民生建設優先等考量下,改採簡單儀式如期舉辦,在陳福海與立委楊鎮浯等人啟動水閘門後,歷經23年的通水案,正式啟動。

不理會陸委會,陳福海照辦通水典禮

陳福海表示,大陸引水案是兩岸民生交流合作的歷史,通水只是起步,讓鄉親以最低的成本喝到最好的水,才是我們的目標;經過談判,省下30年、13.8億元的水價,經過招標方式的改變,又省下1.7億元的工程款。

「金門好,兩岸才會好;兩岸好,台灣才會好」,陳福海說,現在兩岸之間出現矛盾,讓通水儀式平添波瀾。他呼籲「兩岸合作,民生為念」,此時見證到大陸引水的「最後一哩路」,是兩岸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與期盼,以任何「泛政治化」的理由阻礙民生事務進展,都是背離民意、讓人民反感的做法。

這項工程包括海底管線工程總經費新台幣13.5億元,中央政府補助85%、金門縣政府負擔15%,由金門縣政府自來水廠與中國福建省供水有限公司簽訂購水契約,購水單價為每度原水9.86元。

金門與中國關係更加緊密

至於引用水源與路徑,是從福建泉州山美水庫,經晉江系統向下游導入龍湖水庫後,沿中方配合興建的11公里陸域專管到金井入海點,再銜接金門方負責的16公里海底管線,抵達田埔端上岸。

金門縣自來水廠表示,雙方購水契約長達30年,10年後的引水規模將可提升到每天3.4萬噸,而且保有擴充到每天5.5萬噸的彈性,可滿足金門未來30年中長期發展用水需求。

金廈通水之後,金門與中國的連結關係將更為緊密,雖然其屬於中華民國的領土,但是即使未來台灣走向獨立之路,金門恐怕也不容易跟著台灣走;不過,無論金門的命運如何,在這座小小的島嶼上,不僅縣長選戰打得炙熱,中國也是向來關心,只是包括陳福海與楊鎮浯等縣長參選人,都屬泛藍陣營,讓對岸稍感安心。

金城鎮大票倉是決勝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陳福海是金門史上第一位無黨籍的縣長,也至少讓國民黨與藍營「少了」一個執政的縣市,他曾經遊走於國民黨與親民黨之間,被許多國民黨人視為叛將,因此即使他先前曾傳出想重返國民黨,卻未得到同意,且國民黨還是執意提名楊鎮浯來挑戰,就是要從陳福海手中確實的奪回縣長寶座。

2014年,金門縣共有10位候選人,陳福海以52.76%得票率,擊敗尋求連任的李沃士,但投票率奇低,不到5成;重點是,金門縣從2005年以來,人口數不斷增長,平均每4年以3萬人左右在攀升,或許是金門「福利」好,有人特地把戶籍遷到金門,也有人戶籍在金門,卻常住中國,導致低投票率。其中,金城鎮是最大票倉,金湖、金寧與金沙鎮依序在後,「離島」的烈嶼、烏坵等鄉人口數較少。

綠營傾向支持陳福海,新黨可能回歸國民黨

目前表態有意參選者,還有董振良、洪合成、洪志恆和汪成華等人,但足以抗衡陳福海的,一般咸認非楊鎮浯莫屬。相較之下,陳福海經歷豐富,從鎮民代表、鎮長到立委,金湖鎮是他的大本營,金沙鎮也是他的主要地盤;地方評估,若楊鎮浯要突破,必須力求在金湖、金沙拉近與陳福海的差距,從而在金城鎮領先才有機會。

此外,各政黨在金門也各有支持者,國民黨勢力最大,約有4成鐵票;新黨李炷烽曾在2001年到2008年擔任縣長,因此黃旗軍被評估仍有近25%的票盤;親民黨的橘軍,也約有25%上下的實力;民進黨在2016年立委選舉,由縣議員陳滄江拿下23%的史上新高得票,同年的總統大選,蔡英文也有18%,地方人士認為,綠營大概擁有1成支持者。

民進黨的策略,較傾向協助標榜「無色力量」的陳福海,共同對付楊鎮浯;不過,新黨可能「回歸」國民黨,如此盤勢將稍大於「橘綠無」陣營。然而,這還是要看具有行政資源的陳福海,如何發揮優勢;反觀任職過縣府首長的楊鎮浯,則是看他能否克服經歷不足的劣勢,展現國會問政的成績,問鼎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