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熱如烤番薯 21世紀末台灣年均溫恐增加3.6度 

環境議題

最近全球屢傳極端高溫,根據中央氣象局在6日發布溫度橙、黃燈警報,被點名的縣市有新北市、宜蘭縣、台北市、桃園市,和高雄市,氣溫不是達36度以上超過三天,就是直接飆升至38度,中午台北市中正區、萬華區中午體感溫度更飆破43度,日前中央氣象局宜蘭土場測站更測到攝氏39.9度的破紀錄高溫。

氣象局副局長鄭明典表示,根據130多年來的紀錄,從2015年開始近3年,為歷史最熱前3名,今年應該會排第4,往年夏季台灣太平洋高壓壟罩的現象,今年幾乎不存在,是過去曾未發生過。

根據科技部近期公布的《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17》中,這樣的現象和全球暖化有關。在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所發布的《臺灣氣候的過去與未來》中,整理了2011年至2017年6年的台灣氣候變遷真相,挖掘出不斷破紀錄的高溫與極端氣候真相,包括全球與台灣溫度已有明顯升高,且未來將持續暖化、台灣乾濕季差異日益明顯,強颱比例有增加趨勢等現象。

 若做不到溫室氣體減量 21世紀末台灣年均溫恐增3.6度 

根據氣象局觀測資料,台灣全年氣溫在過去一百多年上升約1.3度,且近50年到近10年增溫有加速的趨勢。分析日平均氣溫、日最高溫度與日最低溫度的變遷,發現全年、夏半年與冬半年的日平均氣溫的百年增溫幅度無顯著差異,但是日最低溫度的增溫幅度約為日最高溫度的二倍。

我們經常在不同氣候變遷的報告或是圖表裡看到「RCP」,這代表什麼意思呢?RCP是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代表濃度路徑) 的英文縮寫,簡單來說是不同程度暖化路徑的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情境假設」。

根據《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17》研究報告顯示,台灣未來的溫度變化,相較基期(1986-2005年)的平均溫度,若各國有盡量做到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即RCP為4.5狀態,21世紀末(2081-2100年)將可能升溫 1.3至1.8度;而在RCP8.5的情境下,則可能增溫3.0至3.6度。

在極端溫度方面,隨著平均氣溫上升,全球與台灣的極端溫度發生頻率皆增加。在過去五十多年以來,全球與台灣極端溫度事件已有改變的趨勢,極端高溫的頻率增加、強度增強;極端低溫頻率減少、強度減弱,台灣極端高溫事件發生的月份以7月為主,發生在夏季(6~8月)的比例則超過 90%。

台灣為全球暖化下最有感的地區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中高緯度陸地上冰雪覆蓋面積縮小,使亞洲冬季季風減弱,導致受冬季季風影響較深的東亞沿岸氣溫上升幅度高,而全年平均溫度的暖化程度主要由冬半年溫度變化主導,因此台灣在1900至2012年這一百多年間的平均溫度上升幅度約1.25度,比全球平均值0.89度高,由此可見若全球暖化步調尚未減緩,台灣都將會是最有感的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