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龍提出7大質疑:虛擬通貨不可能取代法定貨幣

金融科技

繼央行副總裁陳南光上任前曾於公開論壇中暢談數位貨幣發展,央行持續針對數位貨幣對金融市場帶來的挑戰和契機發表看法,讓市場也能一窺央行態度。

央行總裁楊金龍今(7)日親自出席金融科技生態系領袖峰會演講,並以「虛擬貨幣與數位經濟—央行在數位時代的角色」為題,讓人看出央行努力一改過去保守形象,對市場釋出清楚訊息,以建立新文化。不過,談到數位貨幣,楊金龍仍不改過去的立場,不僅整場演說都以「虛擬通貨」為虛擬貨幣等同商品定調,更明確否定虛擬貨幣有辦法取代法定實體貨幣的可能。

建立央行新文化,楊金龍出席民間活動談虛擬貨幣

這雖然是楊金龍首次出席民間公開活動談論虛擬貨幣和數位經濟,但卻不是央行第一次質疑虛擬貨幣所面臨的種種問題。

楊金龍表示,虛擬通貨目前仍面臨7大問題,因此無法獲得市場的普遍信任:第一、因虛擬通貨的供給量依循事先協定決定,無法依市場的需求有彈性的調整供給;第二、虛擬通貨價格不穩定,以至於不能作為廣泛被接受的支付工具,也容易成為投機炒作標的;第三、虛擬通貨在雙方交易後,需要經過特定時間被包入區塊,再經過礦工驗證,導致系統每秒能處理的交易筆數有限,如果市場交易量大時,將造成壅塞並導致交易者費用暴增。

除此之外,目前虛擬通貨挖礦的耗費的能量,已經相當於於瑞士全國用電量,和貨幣演進過程中所強調的節省資源浪費、降低成本發展完全背道而馳;第五、硬分叉導致虛擬通貨貶值,由開發者複製比特幣軟體後加入一些新的特性或調整演算參數,再以新名稱和新型式釋出即可獲益,光以比特幣來說,去年就有幾次硬分岔,每次分叉都讓原本虛擬通貨的持有者額外取得新的通貨,形同天外飛來一筆意外之財。

第六、虛擬通貨採去中心化發行,並非任何發行人或機構的負債,也沒有任何主管機關支持,如果系統癱瘓,持有者將求償無門;最後,虛擬通貨容易被不法人士利用於洗錢、資恐、逃稅、規避管制等用途。

「虛擬通貨充其量只是加密資產,無法取代法定貨幣,」楊金龍指出,過去實體貨幣也已經逐漸發展成電子型態的貨幣,由央行貨幣和商業銀行貨幣扮演批發的要角,零售電子貨幣再把法定貨幣的價值儲存於卡片或網路中,透過中心化的節清算機構,完成款項移轉,「而這不是什麼新鮮事。」

央行棒子和胡蘿蔔並用,認同區塊鏈技術

相對於虛擬貨幣的去中心化體系的潛在缺陷感到質疑,楊金龍肯定包括即時總額清算機制和外幣結算平台等國內金流數位化的建置,他強調,「要再進一步完善我國金流數位化的最後一哩路,就是積極推動行動支付。」

而這也是央行在因應數位經濟時代來臨最主要的重要工作之一。楊金龍表示,央行將會持續確保民眾對新台幣的信任,同時施行有效的貨幣政策以維持物價和金融穩定,至於央行有無可能發行央行數位貨幣(CBDC),央行目前仍認同國際間多數央行抱持的審慎看法,因為在技術、政策和資安等議題上較為複雜,將會密切注意世界各國的發展,另外央行也會適時支持將虛擬通貨交易服務的提供者納入洗錢防制等既有的監管體制。

不過,央行並不只拿出棒子,同時也給出胡蘿蔔。楊金龍強調,央行自身會持續利用新技術強化金融基礎建設,也期待金融科技業者向央行提出好的建言,而虛擬通貨本身雖然存在疑慮,但其底層運作的技術分散式帳本技術(DLT)相當具有發展潛力,若用於貿易融資和跨境支付上能夠減少錯誤產生、提高時效性等,未來或許能建立許可制的DLT機制,完成文件標準化、訊息同步化與作業自動化作業。

只是從短短半小時的演講中,從楊金龍提出的各種質疑來看,現階段央行仍舊會繼續扮演既有金融體制的捍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