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死因9項都跟睡不好有關!醫師:別輕忽「睡眠呼吸中止症」隱藏危機

醫療保健

睡眠,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睡不好」又會對社會帶來什麼樣的危機?

「我常在開車時睡著,而且在過去十年中就有5次撞上前方車輛!」「有時我到了目的地才發覺我完全不記得開車的過程,有一次開在高速公路上發現我撞到路肩,其他時候我也常擦到路肩的防護......」兩位不具名的駕駛,在受訪時坦承。

台灣酒駕抓得嚴謹,卻忽略了隱形殺手「睡駕」。交通部統計2016年因疲勞駕駛肇事的事故人數超過2,000人次,更有高達2,500人因而傷亡。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全台至少有600萬人有睡眠障礙,其中有近45萬人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簡稱OSA)卻不自知。

酒駕重罰,「睡駕」危機更別輕忽!

針對20-64歲駕車受訪者做的市調指出,OSA高危險群因打瞌睡發生意外的機率,比低危險群高出12倍多,但民眾卻對OSA毫無危機意識!

日本順天堂大學醫學研究院教授谷川武表示,2003年3月26日日本一位33歲新幹線司機駕駛乘載800位乘客,於270公里高速行駛的列車中睡著長達8分鐘,所幸最後被列車安全系統自動停下,無人傷亡,該名駕駛至醫院檢查後發現有嚴重OSA。

日本順天堂大學醫學研究院教授谷川武表示,2003年新幹線司機睡著事件震驚日本。(攝影/陳稚華)

其實台灣8年前也有一樁高鐵司機昏睡事件,長達13分鐘「無人駕駛」,雖無人傷亡卻讓人捏把冷汗。

台灣十大死因,9項都跟「睡不好」有關

衛福部公布2017年台灣十大死因中,癌症、心臟病、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等九大死因,皆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有直接相關。亞洲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胸腔內科系呼吸道疾病科主治醫師陳濘宏表示,國人隨著西化飲食、體重增加,OSA病患人數也持續增加中,其中男性得到機率又高於女性。

陳濘宏解釋,「男性得到OSA的機率高於女性,一部分是因男性上呼吸道的脂肪比女性更易堆積。」至於是先天還是後天造成?他表示,有些人是先天顱顏結構異常,但後天因素佔多數,「體重過重是最大的因素,因為體重過重會造成肌肉肥厚進而影響上呼吸道變得狹窄,其次才是年齡、中風、與肌肉鬆弛。」

陳濘宏也表示,睡眠不足導致交感神經亢奮、加上缺氧的影響,就會增加高血壓、心臟病、甚至是中風的機率。

台北榮總睡眠醫學中心執行長周昆達舉一名26歲男性為例,他平時常覺得疲累,檢查後發現患有OSA,「他的睡眠結構破碎、片斷化,睡夢中停止呼吸超過300次,氧氣在夜晚掉得很頻繁,就好像一直在打仗沒有停過,所以起床會特別累。」

周昆達解釋,像這樣「慢性間歇性缺氧」及「睡眠片斷化與驚醒」,皆會啟動身體發炎反應,並過度活化交感神經。而睡眠呼吸中止症包括打鼾、嗜睡、夜尿、睡眠中嗆醒、記憶力及性功能減低等症狀。

亞洲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陳濘宏表示,國人隨著西化飲食、體重增加,OSA病患人數也持續增加中。(攝影/陳稚華)

目前有效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方法?

周昆達表示,針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有四項:

1.生活習慣改變:減肥、戒菸酒、減少服用安眠藥
2.陽壓呼吸機(CPAP)
3.口腔設備:下顎推進器(PMA)與壓舌器(TRD)
4.手術:懸庸垂軟顎咽喉整形術(UPPP)與雷射懸庸垂軟顎咽喉整形術(LAUP)

陳濘宏也補充,「目前世界多國的證據都顯示『陽壓呼吸器』是最有效的方法,且對癒後最有幫助。」美國醫師協會、美國睡眠學會、加拿大胸腔學會、日本睡眠學會臨床上也都將陽壓呼吸機,視為首要優先的治療方式。

周昆達提到,就目前臨床上統計,治療後對於共存疾病的影響,有54%患者呼吸功能進步、41%高血壓改善、31%血糖控制進步,失眠患者回報睡眠極差比率從54%下降到1%。

以租代買,盼健保給付陽壓呼吸器

目前台灣僅針對耳鼻喉手術有健保補助,經臨床證明手術有復發風險,並非最有效治療方式。然而台灣對於OSA健保檢測不僅等待時間長、自費檢測費用貴,更多需患者自行負擔治療費用。

陳濘宏表示,台灣健保無給付CPAP治療任何費用,從2017年4月起更取消OSA身障手冊,針對OSA無任何健保補助配套措施,讓許多患者選擇較消極改善方式,甚至放棄治療。學會目前向健保署提出CPAP「以租代買」形式降低支出,也能提升陽壓呼吸器納入健保的可能性。

亞洲睡眠醫學學會目前向健保署提出CPAP「以租代買」形式降低支出,也能提升陽壓呼吸器納入健保的可能性。(攝影/陳稚華)

問到日本有哪些經驗可以給台灣做改善參考?谷川武表示,日本政府已推廣OSA相關檢測與治療,不僅由厚生勞動省提出睡眠醫療系統建議,國土交通省也開發睡眠呼吸中止管理手冊等OSA對應措施。在日本使用陽壓呼吸機(CPAP)作為治療方式的人數,已從2007年的147,000位,增加到2016年的455,000位。他強調,日本政府仍然持續朝提供檢測及醫療相關補助著手努力,也鼓勵台灣盡早推動相關配套措施。

周昆達也強調治療方式,不只是吃藥、使用機器,「重點是常回診、長期追蹤檢測,從生活作息、飲食、減重調整,才是治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