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的半導體夢將落腳珠海?問題是專業人才去哪找..

企業動態

鴻海集團郭台銘的事業版圖橫跨中國、美國、日本、印度,就在富士康確定落腳美國威斯康辛設廠,接著又傳出將在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設廠後,這幾天又傳出富士康即將在中國設廠,而且還是座跟半導體有關的廠。

中國珠海市政府8月17日發聲明表示,與鴻海旗下富士康科技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聲明雙方將在半導體設計服務、半導體設備及晶片設計等方面開展合作。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珠海市長姚奕生出席了活動,不過相關訊息並未披露。

根據珠海市政府聲明:「富士康將立足於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戰略,面向工業互聯網、8K+5G、AI等新世代高性能芯片的應用需求,與珠海市在半導體產業領域開展戰略合作,推動珠海打造成為半導體服務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知情人士指出,富士康和珠海市政府計劃聯合建造一座半導體工廠。不過中媒《DeepTech深科技》報導,富士康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現在」沒有計畫在珠海興建半導體工廠,它目前正在製定合作夥伴關係相關的計劃。「未來幾個月這些計劃最終敲定後,我們將及時宣布。 」

搶佔中國製造2025商機

目前中國極度仰賴進口半導體,2017年高通、博通等美國21家半導體上市公司,有37%的營收都來自中國。據中國海關署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進口半導體金額達到2601.4億美元,比上一年度增長14.6%。

從下游製造端跨足到上游半導體,一直是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佈局之一,先前雖然有半導體設備或是晶片的投資,不過都不是大規模的投資,去年東芝要把半導體部門切割出售,郭台銘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去年鴻海就曾經帶頭,與蘋果以及軟銀集團組成競標團隊,競標日本東芝的記憶體晶片事業部門,雖然最後東芝這塊大肥肉被美國私募股權貝恩資本組成的團隊購得,不過已經勾起了老郭重回半導體的雄心。

今年,美中貿易戰開打,在中興事件發生、中國關鍵晶片沒辦法自主情況下,眼明手快的郭台銘馬上看到「中國製造2025」的商機,今年5月,郭台銘在北京清華大學演講更直接表示「半導體我們一定會自己做」。目前鴻海集團發展的工業互聯網,需要大量感測晶片、傳統晶片等半導體零件,每年採購金額高達400多億美元。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CINNO Research的副總裁Sean Yang表示,富士康的新舉措將拓展富士康的能力。但他也指出,儘管富士康在製造業領域豐富的代工經驗將有助於該公司進入半導體業務,但也應仔細選擇項目的類型,確保不會與現有的業務領域偏離太遠。

鴻海求轉型

從鴻海今年Q2的財報,就可以發現雖然營收創歷年同期新高,但是三率-毛利率、營益率和淨利率都比上一季甚至去年同期下滑,不如市場預期,創下近六季新低,在毛利下滑的情況下,鴻海積極尋求從代工轉型到製造、設計。

富士康在今年5月調整了公司架構,設立了一個「S次集團」,主攻晶圓製造。由原B次數位產品事業群總經理劉揚偉領軍,劉揚偉目前是夏普的董事。據《電子時報》報導,郭台銘已經要求半導體業務集團評估,興建12吋晶圓廠的可行性研究。

目前鴻海集團旗下已經有多間半導體關係企業,包括研發液晶螢幕面板驅動IC的天鈺、系統模組封裝(SiP) 的訊芯、半導體及面板設備的京鼎,以及IC設計服務公司虹晶等等。而鴻海收購的夏普,目前在廣島縣的福山工廠也在開發應用在圖像處理上的半導體產品。今年3月底,鴻海集團持有48.67%股權的樺漢也宣布收購半導體設備廠帆宣47.15%股權。

建半導體工廠可行嗎?

在《信傳媒》先前報導也提過,半導體產業高技術、高資本密集,與鴻海過去製造業的高人力密集,講求成本效益很不同,雖然鴻海有面板廠製程經驗,也如業界形容,兩產業都屬半導體製程,但面板越做越大,半導體卻追求摩爾定律極限,越做越小,「做大」是鴻海的強項。

但半導體的產業型態分工極細,就算鴻海在製造業的分工也一樣細膩,但新的領域,管理思維勢必也很不同,就以IC設計業來看,人的因素很重要,除了錢,還要對的人做對的事,更要有對的市場。

但目前在半導體從業人員在中國是稀缺人才,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7至2018年)》,中國半導體產業現有人才存量40萬人左右,人才缺口為32萬人。

其實上週公布財報的富士康旗下工業富聯在財報中就寫到,工業互聯網為技術密集產業,如果關鍵高級管理人員離職、或是無法招到具有豐富經驗的技術研發人員,將對公司持續穩定經營產生不良影響,也可能影響公司的設計和開發能力。如果富士康真要在珠海建半導體工廠,人才會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