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年出口美國5千億美元 美打算對其中2千億美元商品提高關稅了

國際財經

美、中第四輪談判23日結束後,美、中各自發表聲明,沒有重大突破,也沒有敲定未來協商計劃,意味著未來高級別談判前景不明朗。

接下來重頭戲為美國華府本週將對中國進口2000億美元商品徵收25%關稅計畫舉行聽證會,聽證會將持續到8月27日,9月6日為收集公眾意見截止日。

美對中2000億美元商品,加關稅恐難免

外界認為,美中談判從「副總理」級降至「副部長級」,雙方分歧越深、壓力越大,貿易談判級別卻越低,上周在華府第四輪談判無疾而終,在意料之中。

從談判細節可知,化解美、中貿易僵局需要更長的時間,美國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的機率升高,預計實施日期在9月下旬或10月初。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中國問題研究所副主任肯尼迪(Scott Kenndy)告訴《日經新聞》說,只要美國經濟沒有急遽減速,美方基本上肯定會啟動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如按照之前的時間表推算,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新關稅可能最早於9月下旬生效。

在中美互徵500億美元商品的25%關稅後,美國第三波有可能針對2000億美元的6,031項商品加徵關稅,在2017年美國自中國進口金額約5,055億美元佔比39%,這波制裁若真的實施,對中國的打擊不小,不僅可能直接損害中國製造業,還會促使外資企業加速撤出中國市場。

美若啟動第三波制裁,外商加速撤出中國

廣東珠三角地區設廠的香港商人傑斯認為,如果中美貿易戰持續更久,到時會有更多廠商選擇撤離;保守估計,廣東省起碼有半數工廠會倒閉。據路透社報導,多家在中國設廠的美商表示,如美國對中國祭出2000億美元的最新關稅,考慮撤出中國市場或降低在中國的投資。

台商也在密切關注貿易戰發展,彭博近日報導,台灣蘋果代工商和碩、筆電商仁寶、英業達等全世界許多電子產品幕後的製造大廠,現在正準備將生產線移出中國,轉向東歐、墨西哥和東南亞等地區。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表中第二欄為占2千億產值比重。
 

美中都背負著要儘快達成協議的壓力,美國總統川普需要贏得11月期中選舉,保住共和黨在參眾兩院的多數席位,中國急需穩住今年來下挫約6%的人民幣匯率,扭轉經濟放緩的趨勢,因此,雙方確實需要在談判桌前達成協議。

只是,美、中22-23日舉行的事務級別磋商,層級太低,會中一再重複過去的幾個要點,各說各話,不可能阻止當前對立的趨勢。

會談時,中國談判人員一再聲稱中方遵守WTO規章,但美方並不買單。美方對此回應說:「我們不在乎WTO。你們中國引發生產過剩問題、破壞產業和盜竊智慧財產權。我們美國不會袖手旁觀。」

中國2001年加入WTO以後,沒有按照WTO規定開放市場,違規的中國卻就美方加徵關稅向WTO提出控訴,美國當然不吃這套。

美中聲明各自表述,幾乎沒有交集

會談後,美、中23日聲明也就各自表述,幾乎沒有交集,美方明確指出談判焦點、雙方交換觀點;中國稱雙方進行建設性談話。

白宮副發言人華特斯(Lindsay Walters)23日發表聲明說,美國針對就實現公平、平衡和互惠的經濟關係的方法與中國交換意見,聲明再度提及「美301條款報告」以及「中國存在的結構性問題」。

中國商務部聲明稱,雙方就關注的經貿問題進行「建設性、坦誠的交流」,並且補充說,「雙方將就下一步安排保持接觸。」

美中第四輪會談曾就知識產權以及中國開放市場問題上進行言詞交鋒,熟悉內情人士表示,中國已將美國的要求分為三大部分。第一,涉及中國增加購買美國商品的要求約占30%-40%,中國官員認為這部分可以立即滿足。

第二,有關中國市場開放的要求約30%-40%,例如,提高外國金融機構對中國合資公司的持股比例上限,並給予他們更廣泛的經營權力,中國官員認為,這些談判可能需要幾年時間。

美方繼續指控,中國竊取知識產權

爭議最大的是第三部分,要求中國調整行業政策約占20%-40%。美國繼續指控中國竊取美國知識產權,對美國企業不公,美方談判代表特別提出美國DRAM製造商美光的案例。去年12月,美光在加州提起民事訴訟,指控台灣聯電和中國政府資助的廠商福建省晉華集成電路竊取美光的DRAM晶片設計和製造技術。

同時,美方要求中國停止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不公平補貼、不干涉美國科技公司的運營、不准強迫美國公司轉移技術,然而,出於國家安全或政治原因,中國不同意就這部分中的許多內容進行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