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Uber 誰還搭計程車?」Uber年增萬輛 計程車競爭力在哪?

交通

在台灣,過去經常可以看到滿街跑的計程車,和隨手招攬車輛搭乘的民眾。但自從Uber進軍台灣市場以後,看到的是在車站外停了滿滿一整排的計程車,但民眾上了預先叫好的Uber,這樣的景象在台灣街頭愈來愈常見。

根據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自從Uber去年4月宣布改以租賃車營業開始,短短一年增加將近1萬2千輛,面對生存空間明顯受到擠壓的情況,計程車業究竟要如何競爭?

改採與租賃車業合作,Uber年增破萬輛

事實上,Uber進軍台灣初期爭議不斷,最近一次的爭議事件發生在2017年3月,Uber因欠繳營業稅,總公司遭到查封,但Uber並未因此一蹶不振,反而旋即在同年隔月宣布重返台灣市場,且改變原來以私家車載客的服務模式,改採與台灣數家合法租賃車業者合作,採以租賃叫車與共乘經營模式,而這樣的新營運模式就可免除過去納稅及納保等相關爭議。

然而,自從Uber與租賃車公司合作開始,平均每個月就增加逾千輛的Uber,如此大幅度的規模擴張,引起計程車業者多次抗議,無論是自組聯盟發聲明或是召集大量計程車包圍交通部等,計程車業者試著以各種方式反彈Uber,認為無總量管制的狀態已經嚴重影響合法計程車司機的生存。

Uber首席運營長哈佛德(Barney Harford)28日出席美國在台協會等單位主辦的「智慧城市──未來交通的新趨勢」論壇,他發表演說時除了提到Uber對台的3大願景外,更再次重申,Uber相當重視台灣市場,會加深在台耕耘與合作計畫;Uber北亞區公共政策總監波文(Emilie Potvin)則說,Uber並非要跟計程車司機競爭或取代,而是希望能創造更多經濟機會與發展可行性。

計程車聯盟:政府該嚴格取締Uber違規事實

對此,台灣計程車產業發展聯盟29日發聲明批評,Uber破壞運輸業公共利益、用租賃業經營客運業、不遵守台灣法規制度,根據歐盟最高法院去年12月判決,經檢視Uber經營模式後,認定它就是一家計程車服務商,並非純資訊及共享經濟平台,必須回歸運輸業法規管理。

聯盟進一步指出,其實計程車在台早已是供過於求的狀態,再加上Uber分食市場,計程車業者愈來愈難以維持生計,政府應該嚴格取締Uber違規事實,對台灣民眾負起企業責任,否則聯盟不排除將結合8萬名計程車司機上街向政府和Uber討公道。

Uber在全球拓展版圖之際,合法性與否掀起的糾紛確實不少,且同樣也遭到當地計程車業者反抗。其中像是法國、德國、丹麥等國家都曾嚴格取締Uber駕駛未取得合法營運駕照,因此屬於違法經營。加上Uber營業車輛在各國都大量增加,紐約市議會今年8月初才決議通過,將凍結發放新的汽車牌照給「共享叫車」平台,這限制發照的對象就包括Uber。

不過,過去以來,在台灣之所以有愈來愈多民眾選擇改搭乘Uber,而不再搭乘計程車也並非毫無原因。常見的理由無非基於品質問題,包括過去有不少民眾批評,計程車業者經常出現違規、逼車、駕駛態度不佳等等特殊情況,種種因素都成了民眾放棄搭乘計程車的原因之一。

Uber浪潮襲來,計程車業者如何接招?

「有Uber,誰還搭計程車?」「如果計程車這麼棒,誰想搭Uber?」「早就不搭了,政府需要全面檢視計程車的問題。」這是不少民眾談到計程車與Uber競爭時,脫口而出的心聲,認為與其抗爭,計程車業者更應思考如何改善服務品質。

至於政府又能如何從旁協助,提升計程車業者的競爭力呢?日前交通部長吳宏謀強調,會先思考如何協助計程車業者提升競爭力,同時也邀請六都計程車公會、全國駕駛員工會等單位,針對行業如何管理,租賃車駕駛是否比照計程車駕駛,須申請執業登記證等問題進行討論協商,尋求解方。

另一方面,Uber北亞區公共政策總監波文(Emilie Potvin)在28日的論壇上也提出觀察,一般計程車司機都依賴路邊攔車或無線電叫車,因此一天當中幾乎有1/3的時間都浪費在等待,以及漫無目的地繞路尋找乘客,這樣的營運方式其實相當沒有效率且會減少許多收入。

那麼可以如何改善呢?Emilie Potvin認為,台灣計程車司機有85%過去沒有使用過平台服務,但Uber透過數據資料可以帶司機到對的時間與地點,根據Uber在台營運紀錄,20%的台灣計程車司機每月每位至少可以增加100位乘客的載客機會,若有良性合作的機會與空間,相信會是智慧城市對話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