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倒」歐美垃圾 亞洲國開始反進口 沒跟進的台灣快成垃圾島

環境議題

「希望藉由法令引導,業者提供對環境友善的產品、民眾從生活中落實減塑行動,共同創造無塑『心』地球。」—擷取自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廢管處,2017年12月25日的新聞。

台灣政府對內向民眾推動「限塑政策」,但矛盾的是,從今年開始,不只是塑膠,許多其他廢棄物的進口也大量增長,此現象主要源自於有「世界垃圾場」之稱號的中國,於今年年初開始實行禁止塑膠、紙類等廢棄物的進口,而原本中國的主要廢棄物出口商,必然地需要另尋其他處理垃圾的方法,而亞洲地區的其他國家便成為了這些洋垃圾的接手人,台灣也不例外。根據環保署的統計,今年1-5月所進口的塑膠量是16.2萬公噸,約為去年同期的2.5倍,主要來自美國、英國、日本和菲律賓等國家,而廢紙的進口量也比往年都還要多,明顯看出台灣受到中國垃圾禁令的影響。

廢塑、廢紙的進口大增

面對這些廢棄物的大量進口,環保署於6月初回應媒體的質疑,針對廢塑的部分,環保署表示這些皆為進口業者自己購買來作為產業的用料,目標是將其做為再生塑膠的原料,強調政府對於這些廢棄進口有一定的品質要求,會加強把關,也因為這些廢塑能夠再生成產業原料,故官方表示與限塑政策並不互斥,能相並進行。廢紙的部分,進口量的大增更是抨擊了對國內廢紙的採購需求,面對以上的問題,環保署於今年8月13日宣布將修正《屬產業用料需求之事業廢棄物公告事項》,來限制廢塑與廢紙的進口來源與數量,並且預告法案最快將於今年10月實行。

三個圖表依序為美國、歐盟的15個國家、日本出口塑膠的對象之數量變化。(圖片來源:Global Trade Atlas)

其他國家對於垃圾進口的回應

中國對於進口垃圾的禁令是去年7月公布,今年1月開始實行的政策,除了台灣之外,許多亞洲地區的其他國家也是接手歐美、日本垃圾的國家。根據Global Trade Atlas(GTA)的調查數據,亞洲多國成為廢棄物大量進口的國家,而近期,這些東南亞為了解決此現象,各國政府逐一跟上中國的腳步,開始限制廢棄物的進口。

馬來西亞的房地與地方政府部長—朱萊達(Zuraida Kamaruddin)於今年7月宣布撤銷了114家工廠的進口執照,並提醒各地方政府需嚴格地審查塑膠廢棄物的處理,必須是符合國際上對於環境所要求的標準。

越南總理—阮春福(Nguyễn Xuân Phúc)在7月宣布停止發放進口廢棄物的執照,針對污染與環境破壞的案例也會進行刑事調查,並且仔細監督進口的相關活動。

泰國於7月份時,禁止廢棄物的進口,官方表示,鑑於近期的進口量過於龐大,因此實施暫時停止任何廢棄物的進口,至於何時會解禁,泰國政府還尚未有確切的答案。

而在東南亞國家已開始減少廢棄物進口的狀況下,台灣所接收的垃圾量是否面臨更快速的成長?故接下來政府如何實施政策以對此作出回應,將受到環保人士密切的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