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政府常一端出政策牛肉就被外界猛打臉?

公共政策

最近政府推出了幾個奇怪的政策,推出後被打臉,相關部會就很快把政策吞回去,這凸顯了執政團隊思慮不周全的問題。

其實要當部會首長,要經過長期的政策歷練,但是現在都沒有。小英讓一批年輕人從次長做起,本來是對的,但是現在卻又用了一些毫無經驗的人當部長,那就抵消了效果。

政策本來就是很複雜的,做判斷是需要一些經驗累積的,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政策的判段也需要一些知識,如果不知道為什麼要有這個政策,只想到推出這個政策可以給你(部長)帶來什麼政績,那這個就會出問題。

九成房貸政策才推出又吞回去

換句話說,要推出一個政策之前,第一步要先問,也要先了解,現在為什麼要有這樣的政策。

先前內政部長徐國勇拋出的政策利多,政府考慮由信保基金提供保證,讓青年購屋自備款可降至一成,不料部長政策一出口就遭到狂批「九成房貸不用還?」「替建商解套」,最後落得全案「暫停規劃」。

以這起九成房貸事件來說,同樣的「九成房貸」政策在阿扁剛執政的時候也做過一次,也是青年貸款,那時候我當經建會主委,那個政策就是我跟央行總裁彭淮南一起提出的,當時雖然有人罵,但是沒有太大的問題。

當時我們為什麼要那樣做?其實理由非常簡單。因為那時候的空屋問題非常嚴重,以當時的經濟情勢,房價可能會崩盤,房價如果崩盤,引起的金融連鎖效應,應該會讓金融機構產生系統性風險。

政策推出前應該要想好,要解決什麼問題

你可能會問,那時候有多少空屋?我記得全台當時是有一百多萬戶的空屋,空屋率很高,所以當時推出九成房貸的政策,雖然是針對年輕人,但是條件是需要所得確定、有經濟能力的年輕人。

我們當時推出這個政策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不要讓房價跌下來,當時是為了不要讓房價崩掉,所以推了這個政策,應該跟現在內政部想要推這個政策的理念,是完全不一樣的。

現在的小英政府,他們可能是希望可以幫助年輕人,因為房價高、年輕人所得低,所以希望提高貸款比例幫助年輕人買房,但這個邏輯其實很奇怪,因為如果是因為房價太高,其實要幫助年輕人買房很簡單,就是讓房價降下來就好了。

所以推出一個政策,不管對或是不對,都是有一個理論的基礎在那裡,就算有人質疑政策,也要可以講出一番道理,如果有理論基礎,輿論或是在野黨罵,那政務官就是要出來勇於為政策辯護。

房價如果慢慢跌是好事

當時也是有人直接罵我們,我們就出來講,為什麼要這麼做?

如果政策的目的是希望讓年輕人可以買房,以現在的情勢,房價短期看來不會大跌,如果會跌,就讓房價一點點慢慢的跌,只要不一下子崩盤,房價緩跌其實是件好事的,但現在如果就推出「九成房貸」的政策,反而會撐住了房價,這不就是讓年輕人借更多錢買房?

會推出這種前後矛盾的政策,有可能是官員的經驗不夠,也可能是官員缺乏對國家經濟政策更全面性的看法。

政務官應要有全局經濟戰略觀

最理想的情況是,國家有一套全面性的經濟戰略,部會首長要清楚知道國家的經濟是怎麼在運作的,如果每個部會首長都知道這整套的國家政策結構和戰略,就會很清楚了解在這個大戰略之下,在部長的職權範圍內,自己在戰術上就可以去做一些部長權值範圍就可以決定的事情,而不必每個戰術都要提出來討論。

如果部會首長,不知道國家的整體戰略或是根本國家就沒有戰略,做事情就會變成靠自己的想法跟聰明,要是部會首長的經驗跟學術又不夠,那就會一直看到他們頻頻犯錯出狀況,推出的政策甚至可能跟其他部會、其他政策產生衝突,或者衍生其他問題。

部會首長如果不斷的犯錯,其實大可犯錯就走人,也許這樣一來首長們做事情還會仔細一點,但是從小英政府上台以來,我們也一再看到,有的部會首長就算是一再的犯錯也不會被換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