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豪雨》水退了、鎂光燈也撤了 他們要面對的問題才要開始...

823水災

森林向白雲說/別擋住我的視野/別阻擋我和大海見面的機會

白雲向森林說/別礙到我的去路/別阻礙我和高山相處的幸福

森林回答白雲說/我可沒有礙到你/我就是高山

白雲回答森林說/我也沒有擋住你/我就是大海」 ——向陽,《森林與白雲的對話》

已邁入了9月份,居民的家中的積水自823豪雨後,尚未全乾。(圖/蔡姓民眾提供)

距823豪雨約過了一週的時間,嘉義縣西南部的多處鄉鎮卻才剛脫離淹水的狀態,雖然多數居民家中已不再受濁水侵犯,但離整頓家園的目標,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嚴重水災,水利署歸咎3大原因

2018/09/01,記者來到嘉義縣採訪,能看到住宅一樓的傢俱幾乎都因泡水裂開,只能作廢,在國軍幫忙清走廢棄物後,居民的家中除了未乾的水漬,僅剩下一兩件傢俱,這已經不是這塊土地第一次見到此景象了,嘉義縣西南部似乎與淹水的宿命有緊密的連結,每逢豪雨便加深住宅內牆壁被水洗禮的痕跡。

經濟部的資料顯示,嘉義縣這次水災的淹水面積大約有31,996公頃,居全台之冠,且深度能達3公尺之深,報告當中也能發現,僅有嘉義縣在與歷年水災比對的地方,是沒有改善的縣市。水利署表示,這次嘉義會有如此嚴重的水災,主要可以歸咎於三個原因:

a)降雨量太大;

b)適逢農曆大潮,水難以往外排出;

c)地勢過低,甚至低於大潮時期的海平面高度,

前面兩者皆為天災的因素,需要憑靠政府的應變能力來防止災害發生,但最後一項則與嘉義地區的產業結構息息相關,導致地勢過低的主要原便是地層下陷,造成地層下陷的主要關鍵,多數的直覺會聯想到養殖漁業。

 養殖漁業是東石、布袋地區的主要經濟活動,經常被視為地層下陷的原因。(圖/陳九中攝) 

張先生是東石鄉西崙村的養殖業者,魚塭都是家裡傳下來的,但是因為養殖業的行情不太好,所以還透過製造香、金紙來賺錢,但近幾年也因為環保政策導致這方面的生意下滑。

張先生表示,其實養殖漁業抽地下水的機會並不多,除非真的很缺水,要抽的話也必須跟縣政府申請,經過他們的同意且繳交抽取費用才能抽用。

平時在養殖方面,張先生差不多一天餵食兩到三次,也不太需要擔心魚塭發生什麼狀況,但是這次水災,損失可説是以一百萬來起跳,因為雨勢太大,魚塭不是被淹沒,要不就是有破洞,魚、蝦都游走了,香跟金紙也都泡濕不能用了,有妻兒要養的張先生,也只能無奈地將廢棄的金紙丟掉,抽水來解決因大雨導致魚塭過滿的情況。與張先生同村的村民,也都紛紛前往自己的漁塭查看,雖然迎接的都是損失,但災民仍舊希望能救多少算多少,要憑靠自己的努力來拾起災後的生活。

養殖業者不應再擔地層下陷的罪名

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水災後,居民心中開始有所頓悟,改革的決心也逐漸茁壯,鄉村永續發展協會的理事長—吳淑芳女士說,這次的災害是加強自己推廣永續發展的意志,希望自己的協會能夠經由跨社區且長期的宣導,來協助產業的轉型,並向與環境共處的理想邁進。

吳淑芳強調,許多人把地層下陷怪罪到養殖漁業者身上,但如同張先生所敘述的,養殖業需要用的地下水量並沒有那麼可觀,卻會是大家第一個責備的對象,實際上,工業也會需要抽地下水,攔砂壩會阻止泥沙的堆積,有許多因素同時在造就地層的下陷,一昧地怪罪至養殖業者身上是錯誤的。

「保護這塊土地是需要更大範圍的推廣,除了教導民眾愛護環境的觀念,針對工業方面也需要一定的管制」,吳淑芳指出,環境與經濟發展會有一定程度的取捨,然而養殖漁業者在經濟上已經是被捨掉的那一方了,不應當再將地層下陷的罪名全怪在他們頭上。

要脫離淹水的宿命,這些鄉鎮所需克服的關卡,不僅是防止地層下陷,人口老化導致難以應變災害也是一大關鍵,如何留住年輕人,應與環境保護並提,成為政策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