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升級 日、美等廠商積極調整中國產線

國際財經

在中國的日、台、韓、美等外商最近紛紛重新思考供應鏈問題,很多製造商都在想方設法,看要如何避開美國將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徵收的25%關稅。

在美中互相對5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後,9月6日美國很有可能對中國啟動第三波關稅制裁,將涵蓋汽車、電視零件、家電、皮包等消費品、電腦、電子、光學產品等6031個品項。

2000億美元商品關稅箭在弦上,為了分散風險,偉創力、馬登、創科等國際企業看中越南、墨西哥、馬來西亞等地,準備將中國部分產線遷出;日商小松和旭化成已將部分中國產線撤出。

深圳公司養一個工人成本5.4萬台幣,越南僅5千台幣

據香港東網9月2日報導,按照深圳市政府發布的《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報告》,深圳製造業大規模外遷已成潮流,近年已有1.5萬家企業撤離深圳。

大舉撤退,是因為深圳土地成本高漲,人口紅利消失,特別是深圳的人工成本已經高出越南11倍,企業負擔不起。
舉例來說,深圳工人平均月薪5000多元人民幣,另外加上五險一金的福利成本,公司每月養一個工人需要12000元人民幣(5.4萬台幣),這種成本比越南工人每月1000多元人民幣(5000台幣)高出11倍之多。

創科75%的收入仰賴美國

《金融時報》3日報導,吸塵器製造商創科實業(Techtronic Industries)計劃在越南發展生產業務,希望藉此抵銷美國關稅衝擊。

創科的執行長Joseph Galli說,未來10年內中國仍將為主要生產基地,但在其它低成本國家和美國本土發展生產的腳步加快;該公司在中國生產大量電動工具機,其產品的75%收入來自美國。

谷歌的電子製造服務商偉創力(Flex)同樣在尋找新的生產中心,看中地點為墨西哥或馬來西亞,Flex執行長Michael McNamara認為,降低對中國依賴,是不可避免,但這需要時間。知名時尚品牌馬登(Steve Madden)將手提包生產轉移到柬埔寨。

旭化成部分樹脂原料搬回日本生產

就連向來慢半拍的日商,近期也開始緊張,《日經新聞》4日報導,日本企業開始通過改變產地等措施來規避美國加徵關稅的衝擊。日本化學廠商旭化成、營造機械商小松在中國生產、卻對美國出口產品和零組件調整產地遷移到日本或美國。

其中,旭化成把對美國出口的樹脂原料的生產從中國工廠轉移至日本岡山縣倉敷市的水島製造所。這種樹脂原料被用於齒輪等汽車零組件,被美國列為第2輪對中國制裁的對象。

小松將部份零組件生產遷移至美、墨、日

小松透過美國、日本和墨西哥的工廠,為美國組裝的液壓挖掘機生產零組件,如果當地生產不夠,再由進口補充,這一系列對策將導致小松每年增加40億日圓(11億台幣)成本。

另外,愛麗思歐雅瑪(Iris Ohyama)計劃把出口至美國的空氣凈化器和風扇等家電的生產轉移到2019年完工的南韓工廠,這些家電產品尚未被納入美國加徵關稅的對象之中,不過今後美國徵收額外關稅的對象可能進一步擴大,愛麗思歐雅瑪將提前做好準備。

不過,其它企業短期內很少能夠轉移生產,因此還有日本企業在推進向美方申請關稅豁免的手續等,通過各種手段,來因應貿易戰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