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豪雨》為何掌潭村會從不淹水變成滯洪池?

823水災

「不管努力的目標是什麼,不管做什麼,他單槍匹馬總是沒有力量的。合群永遠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之最高需求。」——歌德

進入嘉義縣的洲仔,能看到志工們正在拜訪各受災居民,調查家中還缺少什麼物資,雖然大批的志工一同調查,看似效率很高,但在資訊不流通的情況下,大家都還是孤軍奮戰的。

資源需要更有效整合

這次《信傳媒》採訪到的兩位發展協會理事長,吳淑芳(鄉村永續發展協會)和林文達(掌潭社區發展協會)都談到資訊不流通的問題。吳淑芳提到,這此豪雨是成立發展協會以來,遇過最慘的災情,第一次需要這麼多的外部援助,所以在協調各方資源的部分,能發展出更有系統性的分配方式,讓大家所奉獻的勞力與物資能更有效率地發揮。

這次採訪的兩位理事長,服務單位分別為:鄉村永續發展協會與掌潭社區發展協會。(圖/陳九中攝)

林文達則表示,掌潭是在下游的地方,所以上游的鄉鎮若要將水排出,都必須經過掌潭,他也提出一則讓人震驚的消息,掌潭在雨下最大的時候,並沒有淹大水,反而等雨變小了,才開始變嚴重,甚至造成有些房子慘遭滅頂了。

林文達認為這個現象是不合理的,他對於此一現象的解釋是,當上游開始淹水後,政府便增加抽水機去支援,但這些抽出來的水卻超過排水系統所能應付的量,導致在排水管道上的掌潭,逃脫不掉淹水的命運。

上游抽水導致下游淹水更嚴重

林文達將此事件的罪魁禍首指向資訊不流通,因為缺乏一個全面的溝通管道才導致掌潭村浸泡於水裡面,他對自己村子的排水系統是有十分的信心,認為照理來說掌潭是不應當變成受災戶,他呼籲政府應當加強溝通跟協調,以免掌潭再次受到波及。

如何統整資訊來做出最適的安排,是政府應當改進的區塊,不只如此,在補助方面,多數的受災戶都說聽到的數字大概是2萬,只是還沒拿到錢也不確定是否能真的拿到,但是2萬要來整修被水殘害的房屋,只是杯水車薪,更別提要貼補產業上的損失,有許多災民,目前的期望就僅是能得到一張床來睡,也不奢求能將家裡恢復成原本的模樣,但就他們目前的狀況,是難以憑靠自己的力量來得到物資,大多仍舊要仰賴慈善團體的募集與發放。

從823豪雨中,不應當只是得到苦難與損失,而需要從中反思並進行改革,才不會使這次的水災僅是另一個災害,希望從這次的災害,政府能有所作為並改善體系,透過資訊的整合,讓受災與救災的人不再孤軍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