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台灣開放2家純網銀 應以金融科技輔助產業發展

台灣銀行家雜誌

金管會擬開放2家純網路銀行牌照。針對此項新政策,台灣金融研訓院於8月21日舉辦純網銀會議,除了由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侍安宇報告各國純網銀發展現況外,會中也邀請麥肯錫資深顧問管國霖、政大法律系教授張冠群、中信金融管理學院金管所教授陳錦稷、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董事長黃博怡及關貿網路公司董事長許建隆分享經驗與提供建言。

亞洲各國發展現況

2017年10月,《Financial IT》雜誌發佈「2017全球前50大純網銀」排行榜; 其中,前兩名為中國騰訊集團旗下的微眾銀行(We B a nk)及阿里集團旗下的浙江網商銀行(MYbank)。

侍安宇表示,由此排行榜可得知,純網銀被視為新穎的商業模式,通常具有跨域、跨業整合的特性,例如股東為銀行、電信、金融科技業者,或經營社群及電商平台。

日本網路銀行是日本首家純網銀, 股東為YAHOO、三井住友銀行。住信SBI網路銀行為日本純網銀資產規模最大者,由三井住友銀行與SBI證券合資設立。自分銀行為日本唯一純行動銀行, 僅透過手機提供金融服務, 主要股東為KDDI( 電信業)、三菱日聯銀行。樂天銀行由樂天集團持股100%成立。AEON銀行由零售業的永旺集團持股100%成立;Seven銀行的主要股東也來自零售業,分別是7-ELEVEN、Ito YoKado持股各半。由此可看出日本對純網銀發展保持開放態度,任何產業均可參與,並未限定只有銀行業才能經營。

韓國2家純網銀分別是K T 電信旗下K-Bank、最大即時通訊軟體業者K a k a o旗下Kakao Bank。K-Bank主要股東有GS Retail、韓華壽險、友利銀行、NH投資證券及Danal(行動支付)。Kakao Bank由Kakao Talk成立,為韓國市占率超過9成的通訊軟體。

WeBank由騰訊控股、深圳百業源投資和深圳立業集團共同設立;MYbank由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復星工業、萬向三農及金潤資產共同成立。百信銀行由互聯網巨頭百度和中信銀行合資設立。We Bank、MY bank成立隔年後即轉虧為盈,關鍵在於中國金融普及性不足,純網銀能吸引傳統銀行不易觸及的客戶群。

反觀國內, 長期面臨銀行過度競爭(overbanking)問題。開放純網銀,短期內很難與傳統實體銀行拚高下。但長期而言,發展純網銀,有助於推動台灣金融業創新升級,藉由與電商、電信業者合作,可能產生新型態經營模式,滿足客戶多元需求。

3種業態爭取申設

針對純網銀「發起人條件」,管國霖觀察,主要有3種業態爭取申設,包括金融科技業者、平台業者及傳統金融業者,各有其優劣勢,其中尤以平台業者帶來較大威脅。

金融科技業者擁有金融科技創新技術,可進一步取代銀行某些功能,目前較明朗的發展趨勢是金融科技業者可能成為銀行或金融業者投資或合作的對象,而非是由金融科技業者發展成獨角獸,再壯大成大型純網銀。

平台業者包含電商平台如阿里巴巴、社群平台如微信、電信業者,本身已有龐大客戶群為基礎,切入純網銀市場,成功機率較高。「平台業者經營純網銀,掌握了改變金融生態圈的優勢,其經營模式並非以提供金融服務角度出發,而是以消費者經驗為主的生態圈經營模式。」管國霖分析,像是We Bank、MY bank所提供之服務,就是為滿足平台客戶在生活情境中可能出現的金融需求。

傳統金融業者也有3大優勢,第一是客戶信賴度,無論是銀行或保險業,客戶的信賴度都很高,若要經營純網銀,絕對比金融科技業者有優勢。第二是客戶數據運用,舉凡支付、授信、資產流動等數據,銀行都已有相當雄厚的基礎,惟在大數據利用與分析上尚須加把勁。

第三是監管經驗,從法規、資安到資本結構等監管,銀行有足夠經驗。未來,銀行業者若與電信或平台業者組隊進軍純網銀,銀行的風控、財務、監理等核心能力將會顯得更重要,這些也都是其他業別所不熟悉的範疇。

陳錦稷指出,由金融業者主導純網銀,好處在於對風險管控掌握度較高,但若純粹都由銀行業者成立純網銀,將難以創造所謂的「鯰魚效應」。因此,政策開放、金融監理與安定如何取得平衡很重要。

資訊交換是一大挑戰

純網銀對金融法規也產生巨大衝擊,尤其是身分辨識問題。在現行法令下,純網銀因無實體分行,要對客戶進行身分辨識,仍有執難度;若能修改法令並建置身分資料庫,讓銀行業者可一體適用,將能帶動整體金融業數位金融向上發展。

管國霖表示,純網銀成敗關鍵是跨業資訊交換,平台業者擁有大量的非金融資訊,如客戶行為數據,如何轉化為有效的經營工具,並將原有的物流、資訊流與金流結合,就能創造與傳統銀行不同的新型態經營模式。像是WeBank就利用顧客資料,設計出非常好的風險評估模型。

身為資訊服務業者,許建隆指出,關貿網路公司掌管資訊流、物流、商流,近2年來努力擴增貿易流,未來若能加上金流,經營版圖將變得更加完整,對企業經營而言亦是長治久安之道。

生態圈的營運模式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佈「金融服務業的未來」報告,FinTech在傳統金融業有6大應用面,包含存貸、保險、支付、大數據分析、投資理財及籌資等。

中國純網銀主要是提供小額存貸服務。管國霖分析,We Bank可從微信社交平台的朋友圈、活動等客戶資料,發展出一套風險評估模型,再據此提供微粒貸等產品。微粒貸為線上小額貸款,每位客戶有一定額度,可隨借隨還,彈性運用,其貸款利率水準依據個人不同風險模型、損失率來定義,屬於完全以客戶為導向的產品,不像傳統銀行須檢附薪資證明等書面文件才能貸款。

We Bank提供貸款對象則是淘寶網供應鏈的中小型或微型企業及農民,目的是為增加客戶黏著度,進而提高客戶與淘寶網往來機會;因此,重點不在於提供金融服務後,要賺取和傳統銀行一樣的利潤,而是為方便服務客戶。MYbank與眾安保險共同推出退運費險、保障支付寶帳戶安全的帳戶安全險等,此類金融商品的金額規模小,卻貼近生態圈內客戶活動或情境的不同需求。

黃博怡表示,台灣有許多鄉鎮未設立銀行,並不代表這些鄉鎮的金融服務需求未獲得充分滿足,因為這些地方大都有信用合作社或農漁會信用部,在山區原住民部落則有內政部核准立案的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C r e d i t Union),另還有郵儲系統及便利超商ATM提供金融服務。因此,開放純網銀前,應先了解有哪些金融服務是目前金融機構未能滿足的。

適用金融監理規範

若以法律和風險管理角度來探討純網銀,張冠群建議,香港金管局在今年5月發佈《虛擬銀行的認可》指引修訂本,可供台灣參考。

首先,香港和台灣發佈的純網銀設立指導原則中,都有解散計劃,對實體銀行並無此要求。為何對純網銀有退場機制要求?在美國,通常是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才需要提出復原暨清理計劃(Recovery and Resolution Plan ) 。張冠群表示, 純網銀一旦發生問題,消費者如何求償,與要求純網銀需有解散計劃或退場機制,其實並無太大關係;他建議台灣可比照香港做法,純網銀不設實體分行,但至少要有營業處所或實體辦公室。

資安方面,香港金管局要求純網銀須找外部單位針對資安建置進行獨立評估報告,這點很重要。純網銀擁有的資訊量絕對大於實體銀行,蒐集、處理或經手資料的人員可能比實體銀行還要多,在此情況下,如何維護資安、防止資料外洩或遭竊取,需要有外部獨立評估報告或認證機制。

另外,金融業者投資純網銀,可能出現潛在利益衝突問題。假設A銀行設立B純網銀,彼此業務要如何區隔?張冠群認為,一定要有建置防火牆機制,至少從事業務人員一定要完全分離,負責人與經營團隊不能共通,才能避免利益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