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超過500萬人有高血脂!心臟權威:血脂下降也別擅自停藥

醫藥保健

根據國健署民國102-10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20歲以上國人高血脂盛行率高達22.8%,即每5人就有1人血脂指數超標,估算全國高血脂患者已突破500萬人,高血脂症儼然成為國病之一。

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葉宏一指出,據民國96年至106年統計,台灣人心臟病的死亡率(每10萬人口)更從56.7%上升至87.6%,是國人死亡原因的第二名,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病更有年輕化的趨式。

「國人可能因為生活型態改變、又缺乏運動,在診間真的看到越來越多體重過重的高血脂患者!」葉宏一表示,通常有高血脂的患者,血糖血壓也控制不好。

葉宏一表示,通常有高血脂的患者,血糖血壓也控制不好。(攝/陳稚華)

為什麼高血脂這麼可怕?

到底高血脂是什麼?「血脂」跟「疾病」又有什麼關係呢?

葉宏一先解釋,血脂包含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磷脂質及游離脂肪酸,其中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過高與動脈硬化之形成最有關。當血液中流通之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之濃度高於正常值,稱為高血脂症。「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俗稱壞膽固醇)更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當血液中流通之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之濃度高於正常值,稱為高血脂症。(圖片來源/qimono@pixabay)

去年學會針對540位30-60歲經醫師確診為高血脂症之病人,進行「最新高血脂治療認知問卷調查」,葉宏一發現民眾對於高血脂治療仍存在許多迷思。調查結果顯示,有逾半數經確診的高血脂症病患未曾接受治療,即使接受治療,高達6成曾自行停藥超過7天以上。

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秘書長李貽恆表示,民眾對高血脂的治療迷思包括:

單靠運動和飲食就可以控制高血脂症?

李貽恆表示,在診間遇到許多病人會問說,靠運動飲食、生活作息調整,不就可以控制高血脂症了?

「其實這句話不能完全說錯,生活習慣的調整確實能幫助病人降低膽固醇指數,但中高風險以上的病人仍需搭配藥物治療。」李貽恆強調,如果無法透過改變生活習慣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長期下來就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應該與醫師討論盡早接受藥物治療,對心血管也能起保護的作用。

李貽恆強調,如果無法透過改變生活習慣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長期下來就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攝/陳稚華)

血脂下降後就能停藥?

葉宏一發現,有57%高血脂病人曾連續7天以上未服用降血脂藥物,近3成病人認為吃藥一段時間若血脂脂數降低即可停藥。「病人用藥順從性低,是導致血脂指數無法控制的主因之一!」李貽恆也舉出國外研究為例,發現病人若停用Statin類藥物,30天內心肌梗塞風險將增加近3倍,而服用Statin類藥物順從性佳的病人住院率則較低。

擔心副作用而拒絕用藥...醫師:心理因素占多數

調查結果也發現,97%服用藥物的高血脂病人之後並沒有不適。李貽恆強調,根據最新《Lancet》研究實驗結果顯示,服用降血脂藥物後所產生的副作用,多半與心理作用有關。「這可能是源於預期心理恐讓藥效產生反安慰劑效應,讓病人特別注意到副作用!」

葉宏一也提醒有高血脂的民眾,想要控血脂一定要:定期回門診追蹤、抽血測量血脂值;並達到治療控制目標,尤其心血管疾病病人應比一般人更積極治療;即使血脂指數回到正常,也不要擅自停藥或減藥,應與醫師詳加討論。「積極調整生活習慣並持續治療,才是控制血脂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