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真能保腸、預防大腸癌?胃腸科醫師:一次分析6種益生菌

醫藥保健

現代人因為生活壓力大、飲食不正常,常有便秘、腸胃不適等狀況出現,有研究也指出,適量補充益生菌,能增加腸道好菌數,因而對抗體內發炎、預防大腸癌。不過究竟「益生菌」跟腸道疾病有哪些關聯?腸內菌又是什麼?怎樣才能吃對益生菌?就讓胃腸科醫師來為你一一解惑!

前高雄榮總腸胃內科主治醫師、現任成美腸胃科診所醫師歐威廷先解釋,人類腸道中存在相當多的腸內菌,這些腸內菌能幫助人類分解進入腸道的食物、製造礦物質及維生素等等營養物質。「若將人類腸道比喻為化學工廠,這些腸內菌可以說就是化學工廠中辛勤的員工,對人類來說相當重要!」不過歐威廷表示,也因為這些腸內菌員工數量相當龐大,為了避免腸道這個化工廠被不良腸內菌員工損害,我們的腸胃道化工廠也相對演化出相當良好的管理及防範機制。

為什麼腸道免疫力這麼重要?

根據研究顯示,人類腸道內有大於3,000種以上不同種類的菌種,且腸道總菌量可到達10的14次方CFU/g (每1克的腸液於培養基可以培養出的菌落單位數)。在胃及十二指腸處因有胃酸抑菌,細菌濃度較低,大約是10的2至3次方CFU/g;空腸迴腸處菌量漸漸增加,菌量濃度在10的4至8次方CFU/g;到大腸處菌量最高,菌量濃度在10的10至12次方CFU/g。

歐威廷表示,人體的腸道是全身中細菌量最高的地方,「腸道每天面對如此大量且不同種類的細菌卻要維持我們身體的健康,實在是不簡單的一件事,這也就是我們常說腸道免疫力很重要的原因。」而在正常情況下,這些腸內菌不會進入也不會附著在腸黏膜細胞上,主要原因有2:

1.物理的屏障:歐威廷解釋,我們的腸道黏膜細胞彼此排列相當緊密,細菌本身就不容易穿越黏膜;另外腸道黏膜中的杯狀細胞(goblet cell)會不斷分泌腸黏液,這些腸黏液就像一層膠水蓋在腸黏膜細胞的表面,主要是用來隔離細菌,「而且大多細菌會被這些像膠水一般的腸黏液黏住、無法往腸黏膜細胞侵犯;加上我們的腸道會蠕動,細菌一旦被黏住後就一直往前推送,因此腸內菌很難在同一處生長繁殖。」

2.縝密的監視系統及快速反應部隊:另一個原因,歐威廷解釋是因人體的腸道黏膜中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淋巴組織,「這些淋巴組織就像警察局一樣,一旦發現有不良腸內菌想要入侵,就會釋出警力,號召白血球、淋巴球、抗體們來消滅細菌。」

不過,歐威廷也表示,在某些情況下這些保護機制若是失效,腸內菌就有機會侵入人體造成疾病。例如腸內若含有可以分解腸黏液的壞菌過多,就可能造成物理屏障破壞進一步造成疾病。

既然腸道內有這麼多細菌,科學家開始研究哪些細菌對人類有益處,益生菌這個名詞便因而誕生。「益生菌被科學家定義為對宿主有益處的共生活菌,被發現的益生菌包括有乳酸桿菌屬lactic acid bacilli (例如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及 比非德氏菌Bifidobacterium等等)、非致病性的大腸桿菌屬nonpathogenic strain of Escherichia coli (例如 E. coli Nissle 1917)、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唾液鏈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及酵母益生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

便秘、潰瘍要吃哪種?一次分析6種益生菌

腸道益生菌為什麼對人體有幫助?科學界認為仍需更多的研究,目前可能的原因包括益生菌可以:

1. 可以抑制壞菌的生長
2. 增加腸道黏膜防禦能力
3. 調節腸道免疫系統
4. 調節腸道疼痛受器功能

歐威廷表示,人體的腸道是全身中細菌量最高的地方,腸道每天面對如此大量且不同種類的細菌卻要維持身體健康實在是不簡單的事,這也就是為何腸道免疫力很重要。(攝影/陳稚華)

歐威廷進一步指出,但因台灣的益生菌制劑品牌成分相當多,許多研究也較小型難以討論,先將目前世界上較有代表性的益生菌制劑列出供大家參考,若民眾要自行購買,可參考裡面的菌種及菌量濃度找相似的商品:

1. VSL#3:

包含了以下菌種 (比非德氏菌屬Bifidobacterium breve、Bifidobacterium longum、Bifidobacterium infantis;加上乳酸桿菌屬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以及嗜熱鏈球菌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醫療上可用於:

(1)全大腸切除加上空腸肛門吻合手術(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 (IPAA))病人,這些病人常在手術後發收反覆的慢性空腸袋炎(Pouchitis),有服用VSL#3的患者可以減少反覆發炎頻率;獲得較好的生活品質;但研究也發現這些益生菌無法在這些接受過IPAA的病人身上成長茁壯,需要不斷補充。

(2)在輕度到中度潰瘍性大腸炎(ulcerative colitis)患者上使用此益生菌,合併傳統治療藥物(5-ASA, azathioprine,或 methotrexate);比僅僅使用傳統藥物治療患者,可獲得較少的疾病嚴重度,也可以達到更好的疾病緩解比率。但是若是做大腸鏡並用病理切片來評估腸黏膜發炎程度,有沒有吃益生菌就沒有差別。

(3)兒童因為輪狀病毒(rotavirus)引發之腹瀉,服用此益生菌可以加速兒童恢復。

(4)此配方中的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配合幽門桿菌除菌抗生素療程服用,可增加幽門桿菌除菌成功機率。

2. Align(嬰兒型比菲德氏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

(1)研究發現對預防慢性結空腸袋炎 (Pouchitis)發作有效。

(2)在腸躁症患者,有兩個設計良好的研究支持可有擅改善生活品質及臨床症狀,建議攝取劑量是到10的10次方CFU/ml以上。

(3)感染胃幽門桿菌接受抗生素殺菌療程之患者,服用此益生菌可增加殺菌成功率。

3. Culturelle (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1)可預防慢性結空腸袋炎 (Pouchitis)復發。

(2)在潰瘍性大腸炎(ulcerative colitis)患者上使用此益生菌,和傳統僅用mesalazine(美沙拉嗪,是一種氨基水楊酸類抗炎藥,用於治療炎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直腸炎等)治療之病人來比較,發現使用益生菌這一組病人,其大腸發炎狀況能維持穩定不發作的天數較長。「但2組疾病的復發率是相同的,也就是說此益生菌可以讓病患有較好的生活品質。」歐威廷解釋。

(3)可縮短因感染性腸炎引發的腹瀉天數,研究上建議罹病48小時內服用且須要達到1010CFU/ml的濃度較有效。

(4)兒童因為輪狀病毒(rotavirus)引發之腹瀉,服用此益生菌可以加速兒童

  恢復。

(5)感染胃幽門桿菌接受抗生素殺菌療程之患者,服用此益生菌可增加殺菌成功率。

4.DanActive(凱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

(1)有一些研究發現可以緩解便秘。

(2)此菌合併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可預防及治療非嚴重性的偽膜性腸炎(Non -severe pseudomembrane colitis);治療濃度要達到10的10次方CFU/ml較有效。

(3)感染胃幽門桿菌接受抗生素殺菌療程之患者,服用此益生菌可增加殺菌成功率。

5.Mutaflor(E. coli Nissle 1917):

(1)口服或肛門塞劑型的製劑發現都可以用來預防潰瘍性大腸炎(ulcerative colitis)的復發;可嘗試使用於無法接受傳統治療藥物(5-ASA, azathioprine,或 methotrexate)治療之病患。

(2)有一些研究發現可以緩解便秘。

6.Florastor(布拉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是一種酵母菌,醫學上發現:

(1)可縮短因感染性腸炎引發的腹瀉天數,研究上建議罹病48小時內服用且須要達到10的10次方CFU/ml的濃度較有效。

(2)治療及預防非嚴重性的偽膜性腸炎(Non -severe pseudomembrane colitis);治療濃度要達到10的10次方CFU/ml較有效。

(3)感染胃幽門桿菌接受抗生素殺菌療程之患者,服用此益生菌可增加殺菌成功率。

(4)感染胃幽門桿菌接受抗生素殺菌療程之患者,服用此益生菌可減少殺菌藥物所引發的腸胃不良反應。但歐威廷提醒,使用前還是諮詢相關專科醫師更為妥當。

歐威廷表示,由以上的整理可看出,益生菌如今在腸胃道疾病上的治療角色其實還是很有限,證據較強烈的僅包括以下疾病:

(1)大腸切除加上空腸肛門吻合手術(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 (IPAA))病人,於手術後發生反覆的慢性空腸袋炎(Pouchitis)
(2)潰瘍性大腸炎 (ulcerative colitis)
(3)感染性腸炎 (infectious diarrhea)
(4)嬰幼兒輪狀病毒感染之腹瀉 (rotavirus infection)
(5)非嚴重性的偽膜性腸炎(Non -severe pseudomembrane colitis)
(6)胃幽門桿菌除菌之輔助治療

歐威廷表示,益生菌如今在腸胃道疾病上的治療角色其實還是很有限,並非萬靈丹。(攝影/陳稚華)

「目前益生菌的角色多半放在輔助治療的角色,而不是單一靠益生菌治療疾病。例如急性的細菌感染性腸炎,若是併發全身性的發炎反應;就需要抗生素注射加上足夠的點滴支持,益生菌的角色僅僅在減少腹瀉的天數及頻率而已。」歐威廷也解釋,針對不同的疾病,相對應治療的益生菌叢也不一樣。因此就治療疾病而言,還是建議藥諮詢相關專科醫師,再視病情需要評估是否需要益生菌介入治療。

歐威廷指出,其他的腸道疾病像是乳糖不耐症、反覆性大腸憩室炎、放射線治療後引發的放射性腸炎、急性胰臟炎、克隆氏症,都曾有專家研究過益生菌在這些疾病的效用,「但就目前的多研究綜合分析的結果,益生菌對以上的疾病並沒有太多的好處。」因此他也強調,益生菌並非萬能。

益生菌恐產生併發症?醫師建議多攝取5種天然好食

前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內視鏡室及超音波室主任、成美腸胃專科診所院長陳炳諴也表示,益生菌也是有可能產生併發症,「過去文獻報導過的併發症包括細菌性及黴菌性菌血症;最常被報導的就是布拉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 及鼠李糖乳桿菌(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這些因服用益生菌而產生感染的患者,多半是有服用免疫抑制劑,或因疾病因素免疫功能低下、心臟瓣膜有結構上的異常,長期住院、或曾接受外科手術曾於身上置放中央靜脈導管的病人。」陳炳諴提醒,若是有這樣的狀況,較建議不要服用益生菌。

至於益生菌的服用方法,陳炳諴表示要看產品而論,「有些市售益生菌產品具有特殊技術能夠耐酸耐鹼、不受胃酸與膽汁的破壞,如果是這類產品,建議飯前使用,原因在於空腹時胃部排空約1小時,益生菌能較快速到達腸道駐紮,達到整腸的作用。但若是非特殊耐酸鹼的益生菌產品,非則建議搭配食物服用,因為食物會有中和胃酸效果;降低益生菌在為中被破壞的程度。」

陳炳諴表示,優格、優酪乳、泡菜、味噌、納豆等都有一定含量的益生菌,可適度食用。(圖片來源/TerriC@pixabay)

陳炳諴也表示,其實在許多食物中像是:優格、優酪乳、泡菜、味噌、納豆等都有一定含量的益生菌;「若非治療疾病,只要飲食均衡、規律生活、適度運動其實就可以常保腸內好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