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十年卻砍掉重練? 她從白領到藍領「學非所用」讓薪水翻倍

職場話題

少子化衝擊,讓許多大專院校被迫面臨退場危機,雖然今年受惠於龍年考生入學,大一新生人數小幅增加,讓大專院校獲得喘息機會,但教育部已做出示警──未來10年內大一新生將大幅減少9.5萬人,可見私立大專院校倒閉的骨牌效應正要開始。事實上,由於過去高教擴張時期所導致的學用落差,如今也大大衝擊了上班族的職場就業力。

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上班族自評步入職場的第一份工作,高達五成七的人認為「學非所用」,其中,以「遊憩與運動學群」、「建築與設計學群」的狀況最嚴重;經過平均9.2年的職場磨練,所謂「學非所用」比例又更高了,來到八成四之多,顯示不少上班族為符合企業需求,化被動為主動,拓展職能,選擇進修、考證,甚至不惜砍掉重練,在職場重新學習。

談起近年運動、遊憩觀念漸漸普及,本科系畢業生卻占不到太大便宜的狀況,1111人力銀行職涯發展中心總經理李大華認為,主要是相關行業在挑選從業人員的時候,並沒有特殊的科系限制,反而廣開大門──只要對於運動產業有熱忱就能加入,「相關科系的學歷不但沒有優勢,反而因為入行門檻低,得跟眾多不同領域的求職者競爭,就業機會因此被稀釋……。」

至於建築與設計學群,李大華說,由於大專院校廣設相關科系,短短十年間,光是視覺傳達設計、綜合設計、產品設計、空間設計四大類學門,人數就膨脹近四萬人,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畢業生多、相關職缺少,造成設計科系的畢業生只能不務正業。」

從白領到藍領,她「學非所用」卻讓薪水翻倍

不過,「學非所用」的背後不盡然全是壞事,因為從另一個面向來看,這也造就了其他跨領域人才的投入。今年42歲、身形嬌弱的淇淇回憶,自己原本畢業於國貿系,在新竹某科技廠擔任總務十多年來,薪水始終停留在2萬6千元左右,工作雖然穩定,但始終紋風不動的待遇也讓她驚覺自己應該離開舒適圈,到外面闖一闖。

幾經考慮後,她聽從朋友的建議,決定前往最缺人的工地發展,於是先後考取品管「工程師」及「有機溶劑作業主管」兩張證照,五年多前則開始進入案場,當起監工及案場管理的工作,如今已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營造業工程師,雖然平時得頂著大熱天在工地裡穿梭,但薪水也來到了5萬元左右的水準,幾乎是當年內勤工作的翻倍,讓她直呼當年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她說,剛進到工地時,有些工班師傅常以「你是女生,什麼都不懂」「我方便就好,管那麼多幹麼」來為難她,但如今也已經駕輕就熟,直言即使不是科班出身,只要肯學多做,「做中學、學中做」的表現並不會比別人差,每多具備一種能力,自己也就多了一種生存的本事。

學歷不再是就業保證,專家:職場「學力」更重要

事實上,調查也發現,上班族認為無法學以致用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理論與實務差距過大、一技之長不足以滿足企業需求、產業變動快導致開設科系課程跟不上等等,因此,為了自我加值,高達六成六的上班族進入職場後都曾經進修或學習,以語言課程或證照類最受歡迎,其次才是專業證照及電腦數位課程。

對此,李大華提醒,學歷已不再是就業保證,想要在職場上脫穎而出,更需要具備「學力」,也就是說,一旦進入職場,無論過去攻讀的科系是否前景看好,仍可透過進修扭轉自身的就業力,「像語言、專業證照、電腦數位證照都屬於專業技能,與學歷沒有直接關係,但可以看出進入職場後,專業證照更能為上班族的職涯鍍金,創造更高價值。」

「學以致用等於贏在起跑點,相較於跨領域的門外漢,對於職場中所需的專業與技巧,有較深入的了解,表現更容易讓雇主滿意,……但觀察台灣職場的現況,以中小企業為主,在140萬的中有七成是5人以下的微型企業,人數少雇主自然希望員工能身兼多職具備十八般武藝,再加上產業變化快速,如果只抱守單一專業,沒有持續進修成長,很快就會被職場淘汰。」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