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手捍衛台灣邦交國 美國國會與國務院想傳遞什麼訊息?

國際外交

針對台灣的邦交國連續被中國奪走,加上中國在國際上不斷對台灣霸凌,使得包括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賈德納(Cory Gardner)、盧比歐(Marco Rubio),民主黨籍參議員馬基(Ed MArkey)、梅南德茲(Bob Menendez),共同在9月5日提出了「台灣盟邦國際保障與強化倡議」(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Act, “TAIPEI ” Act),簡稱為「台北法案」。

該法案之目的在於加強台灣在世界各地的地位,防範台灣的邦交國與台灣斷交。而且要求美國採取行動,與世界各國政府接觸,支持與台灣發展外交承認的正式關係,或是加強與台灣的非正式關係。此外,如果有任何國家對台灣採取不利的行動,該法案授權國務院降低與這些國家的外交關係,並授權國務院暫停或改變美國對這些國家的援助,其中包括軍事融資援助等。

馬基表示,如果沒有前後一致的美國戰略反擊,台灣的邦交數目可能會從17個降至0,「我們必須支持台灣朋友」。梅南德茲則指出,川普政府應該加入他們努力的方向,向那些被中國擴張主義霸凌的國家發出一個明確的信息,「美國將繼續成為我們盟國和鄰國的長久且可靠的夥伴」。

基本上,這個「台北法」可以說是美國第一個介入他國外交事務的法案,似乎有點「管太寬」了,因為把台灣的外交納為美國政治的一部分。但也顯示美國對台灣外交空間的重視,把台灣外交與美國的國家利益相互連結。

特別是近來在中國的壓力下,巴拿馬、多明尼加和薩爾瓦多等中南美洲國相繼與台灣斷交,轉向與中國建交。由於這些國家被視為美國的後院,中國與這些國家建交將直接影響美國的安全與利益。

美國將會繼續支持台灣

事實上,美國國會一向友台,1979年台美斷交後就通過了「台灣關係法」,成為日後台美關係發展的基石;去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台灣旅行法」,鼓勵台美政治與軍事高層的互訪。如今又有國會議員提案了「台北法」,如果日後通過,則有關台美關係的法律架構就有三個,將使得台美關係更為鞏固,而中國肯定不樂見如此的發展。然而也可以發現這個新的趨勢,當中國對台灣的外交打壓越凌厲,台美關係就越緊密,美國介入台灣外交的空間就越擴大,這成為一種惡性循環的發展模式。

無獨有偶的,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諾爾特(Heather Nauert)9月8日宣布已經召回駐多明尼加大使伯恩斯坦(Robin Bernstein)、駐薩爾瓦多大使曼恩斯(Jean Manes)和駐巴拿馬臨時代辦康若珊(Roxanne Cabral),討論這些國家對台灣的斷交決定,與美國如何支持強大、獨立、民主的機構,以及整個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經濟。

諾爾特進一步指出,美國認為台灣是一個民主的成功案例,是美國的可靠夥伴,也是世界上的良善力量。她說,台灣因應了全球的挑戰與擴大了自身貢獻,因此當台灣受到打壓之際,仍然應該適當的參與國際事務,「美國將會繼續支持台灣」。

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9月12日在華府表示,美國國務院召回與台灣斷交3個中美洲國家使節,是企圖讓中國明確知道,這些行為不會是「零後果」;他指出,美國對於中國採取行動結束兩岸外交休兵,感到不安,北京片面改變現狀的行為不利於區域穩定。

亡羊補牢的措施

長期以來,美國國務院被所謂「建制派」所掌控,他們強調與中國合作的重要性,所以在美中台三邊關係上,對中國採取較為容忍的態度。但是在川普上台後,「建制派」的影響大不如前,川普在對中國的態度上日益強烈,除了展開中美貿易大戰外,兩國在南海與北韓問題上也針鋒相對。如今對於台灣在外交上遭遇中國打壓,國務院也開始採取積極的動作,與過去大相逕庭。

倒是美國前駐巴拿馬大使費利(John Feeley)表示,美方對3國發出適當且嚴肅的訊號,關注工業和商業間諜的問題,擔憂中國可能利用大使館擴大行動。他在去年12月請辭,最近還公開美國無法挽留巴拿馬與台灣維持邦交的內幕。他2017年6月回國述職,對上任不久的總統川普報告巴拿馬的外交新動向時,川普的回應卻是一句:「我們那棟川普酒店,還是巴拿馬最高的建築嗎?」。

由此可見,川普就任總統後對於中南美洲不夠重視,導致巴拿馬、多明尼加與薩爾瓦多三個國家與台灣斷交,川普當時沒有積極的介入這幾個國家,如今召回大使似乎是亡羊補牢,雖然無法讓這三個國家與台灣恢復邦交,但對於其他想與中國建交的中南美洲國家來說,卻是殺雞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