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收拾「東廠」殘局? 楊翠:促轉會一定展現最高道德自我檢討

轉型正義

促轉會前副主委張天欽的「東廠」事件鬧得滿城風雨,在「侯友誼就是轉型正義最惡劣的例子」、「這個如果沒有操作很可惜」等話被爆出來後,促轉會深受外界批評與質疑,幾乎毀掉蔡政府「轉型正義」的政治改革工程,使促轉會未來走向備受關注。

價值偏差、態度輕挑

21日促轉會提出檢討報告,發言人楊翠指出,張天欽與研究員蕭吉男、張世岳發表不當言論的場合,是在8月24、27日臨時召開的非正式會議,雖非正式會議,但如此價值偏差、態度輕挑的言論,意味著相關人士的觀念與轉型正義的價值相斥。

原本促轉會成立的宗旨,就是為了處理現今社會中殘留的威權統治,希望能「建構一個和解的社會氛圍與對話空間」,但東廠事件發生後,讓蔡政府過去的努力變得很諷刺。

雖然促轉會極力強調,在先前已召開的8次委員會中,大家討論了各種不同的意見,不是這麼簡單就受特定人士控制,更不可能完全依照單一個人的意識與價值觀營運。只是儘管張天欽事件落幕,相關人都已請辭或調離,但民眾並沒有因此降低對促轉會的疑慮。

促轉會的未來走向

面對成立以來最大的存在危機,促轉會公布了策進作為,主要分為三點:第一,導正轉型正義觀念之偏差,將東廠事件作為各委員的警惕,並加強對同仁的訓練,提升對於轉型正義的理解與知識。第二,堅守行政中立上不容有瑕疵,對於「東廠」事件的行政違失責任調查與釐清也將陸續進行。第三,強化組織內部的協調。

為了拾回民眾喪失的信心,促轉會表示未來會確實掌握工作目標,並採納多方意見來修正與改善。楊翠表示,經過這次事件,促轉會一定能展現出「最高的道德高度」。

台灣在威權制度下造成的迫害與傷痛,一直未能好好被處理,而有促轉會的誕生,但這次的「東廠」事件,無異於在傷口上灑鹽,因為一個人的不當行為而重創促轉會,讓台灣民主進程「進一步,退兩步」,令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