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也會得泌尿道感染!醫師提醒:高危險4族群要注意

醫藥保健

因發燒前來急診的小朋友常常沒有明顯的呼吸道或腸胃道症狀。此時,泌尿道感染常是醫師考慮的病因之一。嬰幼兒的泌尿道感染,因小朋友不善表達症狀而常被忽略掉,導致嬰幼兒發燒的諸多病因中,泌尿道感染就佔了約30%的比例。若未能給予適當的治療,恐會產生無法恢復的後遺症。

認識嬰幼兒泌尿道感染

身體過多的水份與代謝廢物經由腎臟血流過濾後形成無菌的尿液,流經輸尿管、膀胱、尿道後排出體外。嬰幼兒的泌尿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所以容易受到細菌感染入侵。一般來說可再分為下泌尿道感染(尿道炎、膀胱炎)與較嚴重的上泌尿道感染(急性腎盂腎炎、腎膿瘍)。發燒是嬰幼兒泌尿道感染最常見的症狀,其他可能會有哭鬧不安、食慾減退等症狀。

若想只靠症狀與身體檢查來診斷泌尿道感染是非常困難,此時需仰賴尿液檢查與培養。幫小朋友貼尿袋是急診最常用的尿液收集方法,好處是無侵入性,但缺點為容易外漏、收集時間久、及受表皮細菌染污。收集的尿液會先做尿液分析,若有膿尿、血尿、或細菌量過多,非常可能為泌尿道感染。若要確定診斷泌尿道感染,還是需要靠三天後的尿液細菌培養報告。但為了避免延誤病情,醫師會先開立經驗性抗生素開始治療。

大多數的泌尿道感染為細菌從尿道口逆行入侵所造成,高達8成以上是由大腸桿菌引起。因嬰幼兒長時間包裹尿布,潮濕悶熱環境加上尿液與糞便頻繁接觸會陰部,大幅地增加細菌入侵的機會。年紀愈小、包皮過長、泌尿道感染病史、及先天尿路結構異常都屬於泌尿道感染的高危險群。若確診為泌尿道感染,抗生素療程至少需要7天以上,請按時複診及勿隨意停藥。反覆發生泌尿道感染的孩童,需做進一步的檢查(膀胱輸尿管攝影、腎臟皮質掃描等),以排除先天性泌尿道構造異常與評估腎臟受損的情形。

預防泌尿道感染,平時生活習慣建議:

1.應給予孩子充足的水份與養成不憋尿的習慣,將細菌沖出體外。

2.定時幫幼兒更換尿布,減少細菌接觸。

3.適度地清潔包皮與排泄後的擦拭由前往後(會陰部往肛門)。

嬰幼兒泌尿道感染,需要及時正確的診斷與治療。若您的孩子出現發燒等症狀,請前去就醫以避免延誤病情與治療。

原文作者為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急診醫學科 蘇年盈醫師,本文轉載自《北醫附醫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