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新試驗:假油事件讓胡麻油被消費者看見

農業經濟

胡麻一般習慣稱之為黑芝麻,全世界來說,最香的食用油應該就屬用黑芝麻純榨的胡麻油了,童年時每當冬寒的腳步悄悄來臨,或是左鄰右舍的燉補、坐月子,空氣中自然飄散出那混著米酒香的麻油雞,可稱呼它為天下第一香。提到胡麻得追溯到九十四年時,在我擔任西港鄉農會小顧問,對於輔導農會挑戰文化創新,不同於一般的企管顧問,我的作法是先深入在地、探索文化生活和自然資源,提供給農會發展經濟事業和伴手禮的一些想法,來到西港第一個驚呼!是來自於一句台語俚語,「生得麻油香,生不過四塊板」,短短的十二個字,道盡早年醫療物資不足,女人生小孩的風險。

故事行銷讓西港胡麻香漸漸飄散全台

胡麻是早期台灣西海岸秋冬的旱作雜糧,農曆八月後,從台中到台南都看得到它的身影,農業多元化加上原物料的進口,讓胡麻的種植面積逐漸縮小,其中唯獨西港鄉農會陳月英總幹事,堅持將胡麻產業保留下來成為在地特色,過去西港鄉農會發展胡麻產業著重在照顧農民、地產地銷,並不了解自己的在地優勢,缺乏從原料提升質量到品牌和故事行銷。

胡麻產業保留下來成為西港在地特色。(圖片來源/好農雜誌提供)

九十四年以插畫繪製胡麻嫂成為西港鄉農會胡麻油的品牌代言人,陳總幹事粉墨登場,親自扮演胡麻嫂帶著重新設計的包裝,獲選第一屆全國農漁會百大精品的胡麻油,新開發的芝麻糖、芝麻脆片,北上展售推廣,十年來,西港農會因為胡麻而翻轉,生產端向胡麻阿伯、阿嬤契作的面積,超過一百三十公頃,規劃青年返鄉務農的有利條件,穩定胡麻供應、加工;銷售端農會創新提供國人更多優質產品,與年輕人合作活化閒置空間老舊倉庫,開設穀倉餐廳,體驗自己烹調胡麻料理,籌設麻油間仔,讓民眾看見一滴純粹的胡麻油的誕生,一步一腳印,西港胡麻香漸漸飄散全台。

假油事件讓胡麻油被消費者看見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一○二年台灣爆發假油事件,讓更多消費者看見西港農會的好,進而用行動支持西港在地的胡麻油。一○四年好農雜誌跟著候鳥,順著微弱東北季風南下台南,今年因為受到蘇迪勒和杜娟兩個颱風的影響,胡麻植株倒伏受損,但是在農民辛勤照料下,一朵朵柔白色的胡麻花依然盛開,在微風中散發芬芳。

台中市大肚區,那紅土堆積而成的台地,從過去到現在都是農民辛苦、靠天吃飯的典範,沒有灌溉渠道,只能靠天上賜予的雨水,旱作除了花生、地瓜、蘿蔔,早期這裡的胡麻也相當有名,從小在大肚山長大,看著胡麻產業日益沒落,退休務農種地瓜的林泰岳試著種植一公頃的胡麻田,清明節前種下,來不及收成全給了蘇迪勒颱風。

大肚山上胡麻油的傳奇

林泰岳說了一則大肚山上胡麻油的傳奇,民國七十五年春嬌生了女兒當了媽媽,坐月子時沒吃完的大肚山胡麻油,就這麼擺著、忘了,直到她的女兒讓她升格成為阿嬤,為了幫女兒坐月子,她想起自己尚未吃完,已經陳放多年的胡麻油,拍掉灰塵,打開瓶蓋,沒想到百分百現榨不摻混的胡麻油依然質純香濃,這個口碑傳說如今聽來似乎不可思議。

以大肚山胡麻油傳說,對比現在台灣食品管理法,規定許多加工食品需標識賞味期,以上次的黑心油事件來說,辣油沒辣椒,香油沒有芝麻,對消費者而言,到底還是真假比較重要吧!

本文轉載自《好農雜誌》

廣告支持 https://goo.gl/forms/IyoBFPO7v1cDIJQ63
更多精彩內容,訂閱好農雜誌  https://goo.gl/forms/jChkuah8AnGj87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