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杜邦遭暗巷捅刀?中國強迫外商技術轉讓手法曝光

兩岸國際

美國媒體報導,中國強迫在大陸的美國等外商強制轉讓技術,為美中貿易戰的核心部分,白宮估計,中國盜竊技術跟商業機密,已造成美國企業每年至少損失500億美元。

長期以來,美國公司向華府投訴北京官方強迫他們交出知識產權,美商擔心這會減弱競爭力,也破壞創新的動力。最近因為中國希望在化學品、晶片、電動汽車等產業取得競爭優勢,強迫外商交出技術的動作更變本加厲,在美中貿易戰火下,大陸的美商對此尤其感到憂心。

IBM以「暗巷捅刀」形容中國報復的陰險

《華爾街日報》26日報導,揭露中國系統性盜取美商技術的手段,中國政府採取一系列手段以巧取豪奪技術,有時包括強制措施。但是,北京當局認為,這是進入中國市場的「門票」。中國財政部副部長鄒家怡也說過,「如果有技術轉移也是企業自由選擇,與政府無關」,可見官方的態度是「不作為跟放任」,中國廠商才會一直強迫合資的外商轉移技術。

若外商不甘心被盜走技術,在中國法院提告侵權案件,一定敗訴,法院是中共開的,當然不會懲罰中國廠商,有太多台、美、日、韓等外商吃了這種悶虧,因為外商敗訴的案例太多,所以,這些外商多半敢怒不敢言,他們怕公開投訴,會被中國官方報復。IBM副總裁Christopher Padilla曾經表示中國報復外商的方式有很多種,他以「暗巷捅刀」來形容中國的陰險。

不准台商搬走機器

個體戶台商早期進去大陸的遭遇更悲情,台商若結束營業,要搬走機器,官方絕對不准搬走,根據台灣一位鑽石珠寶研磨商透露,就是因為中國不允許他搬走研磨機器,導致他近20年前破產,倉皇逃回台灣,妻子為此罹患憂鬱症。

如今,20年過去,中國逼迫技轉依舊橫行無阻,上海的美國商會成員之中,有20%的美商都說曾遭施壓轉移技術,其中,有44%的航空業與41%化工業公司感受到「明顯壓力」,主要是中國認為這兩個產業具有戰略重要性。

無獨有偶地,中國歐盟商會9月18日公布2018年報告,痛批中國沒有兌現改革承諾,該報告也說,20%的歐盟在中國的企業指控被迫向中資轉移技術。

美國化學大廠杜邦當然難逃魔掌,《華爾街日報》報導,杜邦公司懷疑其在中國的合作夥伴張家港「美景榮」公司掌握該公司珍貴的化學技術,杜邦於2006年授權美景榮化學生產從玉米製成的Sorona纖維,而杜邦2017年對Sorona項目投資4億美元,這種纖維主要用來生產柔軟的紡織品。

中國調查杜邦,搬走電腦、恐嚇員工

杜邦花了一年多時間進行仲裁,控告「美景榮」,力圖阻止技術外洩,結果反而引來中國反壟斷調查介入。

在杜邦公司對「美景榮」提出訴訟後,在2017年12月,20多名中國反壟斷調查人員出現在杜邦的上海辦公室,要求提供該公司全球研究網路的密碼;調查人員列印文件,沒收電腦,恐嚇杜邦員工,還跟着一些人去廁所,並且要求杜邦對「美景榮」撤告。

華爾街日報也指出,訪談數十位美商的紀錄與文件顯示,中國強制手段包括合資企業對美商施壓,要求放棄技術;利用中國法院判決美國公司的專利與授權無效;派出反壟斷與其他調查人員。

許可審查機關與陸企掛勾,強迫外商交出商業機密

還有一招是在監管小組中安插專家,讓專家對中國公司傳送商業機密,舉電動車為例,外資要取得主管機關許可,才可以在中國量產電動車,外國車商員工爆料,證據顯示,監管官員與中國車商勾結,在許可審查的聽證會上,監管官員劈頭就問電動車的零件藍圖,外資被迫對合資的陸企透露這些商業機密,通常這些監管的官員會將零件藍圖交給中國企業,然後,陸企可以完全一模一樣複製外資的產品。

對中國採強硬立場的白宮貿易顧問納瓦洛(Peter Navarro)形容說,「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公司天真又驕傲,卻遇上老練的中國竊取技術的手法,兩者的相遇成為致命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