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毫無考慮到意志動搖 這些人讓邱義仁點頭接下足協理事長

體育政策

中華足球協會改革因理事長改選風波延宕,台日關係協會會長邱義仁2日召開理事長參選人記者會,由於為同額競選,邱義仁成為唯一候選人,將於6日的改選會議上確定再次接下足協理事長之位。

「過去身份使得我不便來多講話。」邱義仁坦承參選過程歷經風風雨雨,有些人質疑他作為候選人卻沒說明對足球改革的想法,「一直到前陣子選舉委員會確定我有參選人的身份。」所以才覺得可以召開記者會,提出對足協改革的五大政見。

為什麼會再次回鍋?

事實上,邱義仁曾在20052010年期間擔任足協理事長,這次回來再度接掌足協的他幽默地表示,「起先可說是毫無意願,慢慢就開始心神不寧,最後就意志動搖。」年近70歲仍熱愛踢足球的邱義仁,每個禮拜都會跟過去國家退下來的「國腳」們一起練球,「慢慢就會越聽越多,有很多的抱怨,有很多的期許,對我們國家不管是足協的作為,還是足球的發展。」

於是,開始有人希望他能再回去接掌足協。「起先我不是毫無考慮,因為我覺得當過了,當了很痛苦,要募款什麼的。但是一次、兩次、三次的接觸,遊說我的人越積極,你可以感受到他們對足球的期待,對現在有些作為的失望,希望我再來多做一點事。」所以最後才決定再次參選。

足協改革五大方向

已經篤定當選足協理事長的邱義仁,在記者會上提出自己對足協改革的五大政策。

首先,將會主導修訂足協章程,以同時符合台灣《國體法》與國際足總(FIFA)的規章。由於台灣現在支持「個人會員」入會,但國際足總仍是「團體會員」的概念,「未來會跟體育署、國際足總來做溝通跟協調,希望能夠儘快找到解決方案。」

再者,是希望國家聯賽制度可以正常化。邱義仁表示,歐洲、南美洲的球隊比賽制度,在球季之間是一個禮拜比賽一次,球隊配合國際賽事、國內賽事,「整個球隊一年之間有三分之二是在踢球的,可以在比賽之間來訓練球員和球隊。」反觀台灣的狀況,國家隊集中到集訓中心,「關起來兩個月,然後就出去比賽,全世界我沒看到這樣的集訓制度。」邱義仁解釋,台灣聯賽都集中在短短的1個月,比賽時間過了,這一年其他10個月就沒有什麼賽事,這對球員、國家隊來說都是不利狀況,「所以聯賽制度的正常化是台灣足協必須要走的一步路。」

第三,目標是提升選手、教練待遇。邱義仁坦承這在經費上會是一大挑戰,所以未來除了有國際足總、足協的補助以外,足協也有責任去對外募款經費,「不管是球員、教練、裁判,待遇一定要提高、改善,這是配合聯賽正常化得做到的事情。」

另外,落實教練、裁判證照制度。「台灣現在s級教練只有兩位。」但足球要發展起來,一定需要專業的教練來指導,「足協應該有責任來辦理這些講習的訓練,讓這些有心從事教練的人來受訓練,有證照制度。過去有個觀念,從國外請教練來是訓練球隊,現在是要國外請教練來訓練教練,裁判也是一樣。」

最後,建立台灣足球資料庫。「我相信要是問台灣到底有多少球員?一定很多人答不出來。」邱義仁表示,掌握確切球員、教練、裁判的人數很重要,足協得去做準備,未來也方能在經費的掌握度上、基礎訓練上更扎實。

經費如何籌措?

任何改革都需要完善的經費,而這也是身為理事長得面對的課題。

邱義仁對此提出兩種籌措經費的構想,一種是找國營事業、大型企業來認養球隊,如同台灣現在職棒的制度;另外,就是仿照日本,由地方政府出一部分的錢,邀請在地企業捐款,來組地方球隊,也能凝聚地方認同。

回憶當年擔任理事長時的情形,他表示,「募到後來,看到我就怕。」當時來自政府和國際足總的補助很少,現在雖然補助變多,也有運彩資源,不過相對花費也變高,「這個當然是蠻不容易的事情,會去找一些以前認識的朋友,還算認識一些企業界,會去募款,但是並不容易。」

記者會中邱義仁只談足協改革的事情,不談年底大選選情,不過隨著接下足協理事長一職,擔起足協改革重責之任,未來曝光度勢必增加,對於台灣足球的發展,值得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