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發起貿易戰的歷史經驗? 學者:台灣都會撿到餅乾屑

美中貿易戰

美中戰越演越烈,有部分人解讀台灣將迎來一波轉單效應。對此,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舉三四十年前的紡織、半導體業為例,直言台灣後來的產業榮景全拜當年美日貿易戰所賜,「每次他們打架(美國發起貿易戰),我們台灣都會撿到餅乾屑,……這次最好能擇肥而噬,看看蘋果供應鏈能不能拿回來一點。」

談起美國發起貿易戰的歷史,孫明德先指出,1970年代的日本紡織業堪稱「天下無敵」,美國不滿,於是要求日本自主限制化纖製品5%、毛纖製品1%出口,本希望藉此迫使一些廠商前往美國,沒想到卻便宜了亞洲四小龍,「美國以為只要向日本施壓,廠商就會去美國,結果那些業者跑到哪,台灣、韓國、新加坡、香港……也就是後來的亞洲四小龍。所以台灣紡織業那時候開始快速發展,1970年代是台灣紡織業發展的重要年分,原因是什麼──美日打貿易戰,美國打日本。」

台灣半導體崛起,竟與1980年代的美日貿易戰有關

「同樣的情況也曾經發生在半導體產業,只是大家在歷史上翻不到這一頁而已。」他接著提到,1980年代又是日本的天下,當年半導體產業的世界六強裡面,就有四家是日商(NEC、東芝、日立、富士通),結果美國又要求日本自我設限,每年必須進口15%的半導體產品,「奇怪了,我(日本)半導體很厲害,人家都買我的,我現在幹嘛不賣反而要進口,……不過日本都很聽話,因為有《美日安保條約》。」

「所以日本就開始去教韓國廠商製造半導體,像是三星,先跟他們收取權利金,接著每年再跟他們買半導體,用來滿足美國的進口15%規定,……但是,日本沒想到這個敵人會越來越強大,你看,到了2000年,日本只剩下東芝跟NEC,結果三星擠進第四。2010年,韓國三星已經排在第二,SK海力士也來到第六,日本掉到第三,第五名。2017年日本只剩東芝了,全世界市占率才2%到3%,反而三星變成全世界第一,海力士第三。」孫明德補充。

「所以你想想,我們台灣的半導體也是1980年開始發展,如果當時沒有美日打貿易戰,台灣今天的半導體還能這麼強嗎,很可能早被日本吃光了,所以,我們要去感謝美國打人家,每次美國打人家,對台灣都有些好處。」他說。

蘋果如何因應貿易戰?學者:讓台灣成為銷美產品代工基地

針對美國最新一波的清單,孫明德分析,裡面或許有些腳踏車、網通產品會受到影響,但比起大立光、台積電,或者其他蘋果概念股等大廠受創來說,還是比較容易因應,「這一波的兩千億商品裡面,有27%是紡織品,17%是食品,30%是化學品,還有一些是玻璃、金屬和雜項,至於我們台灣真正關心的機械及電子零組件不是沒有,但比重非常小,才10%。」

整體而言,他認為,美中貿易戰一旦持續,或許就跟當年的美日貿易戰一樣,台灣很可能因此占到便宜,所以即便股市三不五時來個幾天震盪,但最後未必不好,「只要這貿易戰打得夠重、夠久,對台灣可能反而是好事,因為那些廠商可能回流,當中又分成兩類──資通訊回台灣、傳產去東南亞,未來可能發生這樣的情形。」

針對蘋果如何因應貿易戰,孫明德則提出一項建議,「假設原本2.2億支iPhone都在中國製造,其中有5000萬支要賣到美國的,或許這些可以搬來台灣,要求鴻海、和碩在台灣設廠,讓台灣變成iPhone的另一個代工基地,……只要銷美的都到台灣來,剩下1.7億支就繼續留在中國製造,因為那些沒有被加徵關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