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溫差大請「小心」 心臟權威:這4件事預防心臟病

醫藥保健

天氣逐漸轉涼,日夜溫差大又忽冷忽熱,除了年齡、家族史、三高、吸菸等因素,「極熱極冷的氣候型態,也是心血管疾病誘發因子之一!」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表示。

根據衛福部民國106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共奪走20,644條寶貴的性命,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若是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相關死因,血管性疾病造成每年53,697人死亡。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每年造成全球約1,770萬人死亡,占全球總死亡人數31%,其中740萬人死於心臟病,670萬人死於中風。

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葉宏一指出,根據民國96-106年統計,台灣人心臟病的死亡率(每10萬人口)從56.7%上升至87.6%,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病更有年輕化趨勢。

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指出,根據民國96-106年統計,台灣人心臟病的死亡率(每10萬人口)從56.7%上升至87.6%,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病更有年輕化趨式。(攝/陳稚華)

每週至少運動150分鐘!預防心臟病4件事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心臟病7大危險因子包含年齡、家族史、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運動量不足及吸菸,只要符合任3項或以上,即是心臟病的高危險群。「雖然老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但隨著生活型態改變,對於工作壓力大、少運動、外食族居多的年輕族群,也應該及早注意自己的心臟健康。」

黃瑞仁也建議民眾可從平常的生活型態改善、預防心血管疾病,具體做法包括:

1.健康飲食:少油少鹽多纖維,以蒸、煮、川燙代替油炸。

2.規律運動:每週累積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如快走、慢走、騎自行車、多爬樓梯少搭電梯、多走路、少開車、關掉電視來運動。

3.向菸說不:不管是直接吸菸或被動吸入二手菸,都會增加血管傷害、並增加罹患中風及心臟病的風險。

4.定期健檢:了解自己的血糖、膽固醇、血壓及體重指標(BMI),國民健康署提供40-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民眾可善加利用。

黃瑞仁建議民眾每週至少累積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如快走、慢走、騎自行車等。(圖片來源/buri@photoAC)

5症狀恐是心臟病前兆》心臟權威:別擅自停藥

王英偉指出,據統計有7成的心臟和呼吸突發事件發生在家中,並呼籲家人可以儘速幫助病人,若出現心臟病以下徵兆,應立即就醫接受治療。包括:

1.胸悶
2.左前胸或上腹部有壓迫感、胸痛、呼吸困難
3.感覺消化不良、心悸、冒冷汗
4.合併暈眩、疲倦無力
5.噁心、嘔吐。(女性則常會出現噁心、手麻、背痛、呼吸不順等)

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秘書長李貽恆也表示,許多民眾對高血脂的治療仍存有迷思,像是認為血脂下降後就能停藥,他舉國外研究為例,發現病人若停用Statin類藥物,30天內心肌梗塞風險將增加近3倍,而服用Statin類藥物順從性佳的病人住院率則較低。

王英偉也提醒民眾季節轉換時,心血管疾病高危險族群應多加留意身體狀況,40-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也一定要做,「很多危險因子就可以加以預防!」

國健署設置的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或洽各縣市衛生局、所接受戒菸諮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