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為智利抱不平而辭去世銀首席的經濟學家 獲諾貝爾獎

經濟

諾貝爾經濟學獎台灣時間8日下午宣布得主是美國經濟學者諾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另一名是前世界銀行(World Bank)首席經濟家羅默(Paul M. Romer),得獎的理由委員會都有特別闡述,有趣的是,鮮少人注意羅默為什麼離開了世界銀行,主動請辭這個許多經濟學家夢寐以求的首席地位,其實理由很簡單,「和世界銀行其他經濟學家意見不合」。

羅默是1955年生,在芝加哥大學拿到博士學位,任教於紐約大學史騰商學院,他在2016年開始擔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但羅默時常和裡面其他經濟學研究團隊意見不合,最著名的一次是他認為世界銀行裡面研究報告用的「And」字次數太多、頻率太高,每篇論文裡面「And」出現了6%左右,但是一般的研究報告僅有2%,他認為這背後代表了某些的不效率。

樂觀且直白,為智利抱不平辭職

另一次和其他經濟學研究團隊意見不合導致了他的請辭,羅默告訴華爾街日報,他認為世界銀行出版的全球各大經濟體競爭力重要參考指標「經商環境報告」(Doing Business),改變統計方法,背後可能有政治因素操控,世界銀行對左派的智利政府有偏見,導致智利的排名大幅滑落,事件爆發後,就在今年1月,他辭去世界銀行的職務。

然而羅默在世界銀行裡所引導的研究方向相當重要,和這次諾貝爾委員會表彰他的理由有直接的相關。

獲得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諾德豪斯(Nordhaus)是第一個為石化燃燒如何影響氣候變遷建立估計模型的人。(圖片來源 / 翻攝自youtube 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頻道)

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特別指出羅默的貢獻,將科技與創新導入了內生成長理論(endogenous growth theory),所謂的內生成長理論是指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如果單純靠不斷的政府投資,但成長將達到一個極限(亞洲很多國家的歷程),反而從技術進步或者人力資本才能繼續帶動成長,國內中研院經濟所的研究員陳明郎有做過類似的研究,而羅默近期的研究是科技變遷或者人工智慧要素放進內生成長模型來探討。

他在世界銀行期間,還特別提到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對一個國家經濟成長的影響,雖然還無法完全將AI放入成長模型當中,但肯定科技創新能促進經濟成長,而在國內科技部部長陳良基的積極推動下,大量對AI進行各項發展計畫。

有趣的是,羅默談到非洲的發展中國家,他認為,人們之間彼此協做完成工作對國家的生產力比人工智慧來得有幫助。

科技與極端氣候,影響一國經濟成長

羅默和另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諾德豪斯(Nordhaus)的交集,在極端氣候變遷議題上,由於世界銀行主要工作是協助各國基礎建設融資,許多國家是遇上氣候災變、流行疾病後才有重建的需求,因此世界銀行總裁金墉(Jim Yong Kim)特別要羅默對於「緊急金融」(emergency financing)等議題進行研究,作為預備方案的一環,世界銀行還對全球各重大災變建立資料庫,台灣的八七水災就被記錄其中。

諾德豪斯的專長就是極端氣候對經濟成長的影響,他是第一個為石化燃燒如何影響氣候變遷建立估計模型的人,整合了物理、經濟、化學理論與實證結果,估計氣候變遷對經濟成長的影響,國內類似環境變遷的研究專家為中研院經濟所的研究員蕭代基,諾貝爾委員會形容二人的貢獻是方法論的,提供了對技術創新和氣候變遷對經濟成長的後果及基本見解。

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指出,氣候變遷與科技創新正是台灣目前最需要的「兩味」(台語),台灣每年都暴露在氣候變遷風險之下,也影響到綠色經濟或緊急金融,例如每次重大颱風過後必須評估農作物的災損,以及相關的金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