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姪攜手創業 中祥蘇打餅飄香半世紀

創業故事

有別於一般家族企業,生產「自然の顏」蘇打餅的中祥食品,傳承兩代竟然是叔姪共同經營,感情緊密卻公私分明。

老字號的新口感,往往最能感動人心。1970年成立以來,用料嚴謹、兼顧高品質和美味的中祥食品,以看似不起眼的蘇打餅聞名,產品卻深入台灣每一個家庭。中祥食品第二代正式接班後,更在口味、包裝上推動創新,致力提升品牌高度和年輕化,並積極切入韓國、中國等外銷市場,去年創下5億元營業額。

48年老字號 兩代無縫傳承

大部分消費者在量販店、便利商店等各大通路買過「自然の顏」,甚至現在就有包蘇打餅躺在家中的零食櫃裡,但鮮少人注意到製造商是「中祥食品」。因為在蘇打餅品項中,中祥食品的市占率接近4成,始終位居市場第一,中祥食品幾乎成為蘇打餅的代名詞。

出生相差2個月 叔姪攜手創業

有別於多數台灣的傳統家族企業,是由父親創業再交棒,或是兄弟合作打拚,中祥食品竟然是由一對叔姪共同成立。叔叔李金水是12個小孩中年紀最小的一位,姪子李武麒則是老大的小孩,雖說輩份差了一代,其實兩人年紀只差2個月,從小住在一起生活、上學,連當兵都在同一部隊,最後一同創業,76年的感情比起親兄弟還要好。 

「因為我長得又瘦又小,小時候常常被欺負啊,叔叔那時候長得高高壯壯,他都會來幫我打跑這些人,」李武麒回憶起兒時發生的趣事,嘴角不禁向上揚起,「雖然他是我叔叔,不過我也不會叫他叔叔啦,我們從小就是這樣一直黏作夥。」

這種緊密的情感如同蘇打餅乾的滋味一樣雋永,正是造就了後來的中祥蘇打餅得以飄香近半個世紀的關鍵因素之一。

家境困苦的李金水和李武麒,1958年初中畢業後,隨即一起北上打拚當糕餅學徒,當時清晨4點就得起床起爐和熬糖,爐火必須拿扇子慢慢搧,至少要3個小時左右才能達到足夠的熱度,當時很多人受不了這種苦,但學生時代就立志要當老闆的兩人咬緊牙關撐了過來。

「以前上海老師傅做餅乾,餅乾配方都用像中藥房的小秤子來量,上面沒有刻度的,每次量完師傅都立刻移開,目睭要尖,瞄一下再記在頭腦裡。」之後建立起蘇打餅王國、製作餅乾的硬功夫,就這樣一點一滴紮實累積。 

28歲那年,兩人下定決心創業,先是在台北基隆路開啟手工餅乾的小生意。早年沒有超市只有柑仔店,叔侄兩人騎著三輪車送貨,隨著事業規模慢慢擴大,3年後中祥食品遷廠木柵,送貨工具從腳踏車換成了摩托車,但勤奮的身影不變,有時候還得台北─新竹當天來回跑,靠著一步一腳印累積,1977年再把工廠遷移回桃園老家。 

進軍中國意見不合

2004年,兩人進一步在現址興建佔地4千坪的全新廠房,並引進自動化生產設備,同年「自然の顏」在市場上打響名號。 

中祥食品的經營,基礎扎根於叔姪倆的相親相愛,彼此卻又各司其職,堅守公歸公、私歸私的原則,「你在新聞看到(家族企業)會鬧翻,說白了都是因為錢談不攏。」李武麒話說得很直接,「什麼都攤開來,財務透明化、公開化,每個人領了多少錢,絕對一目了然。」 

首先,一旦建立起一套眾人能夠依循的制度後,公私分明成為那條最基本的界限,便能避掉許多紛爭,即使雙方偶有意見不一,只要認知到出發點都是為公司好,出了辦公室大門後,自然沒有過不去的檻。 

唯一雙方鬧不和長達半年的一次經驗,是在2008年。中祥食品一度考慮進軍中國山東設廠,然而考察數次之後,不耐寒的李武麒在當地因身體不適而萌生退意,一開始李金水想盡辦法透過友人來說服他,李武麒這次卻硬了起來,雙方僵持不下,最後回歸理性面思考,進軍中國市場的時間點已經晚了其他台商太久,爭執才迎刃而解。 

「感情再怎麼好,不可能不吵架,但畢竟他在輩份上是長輩,也要多一點尊重和尊敬。」李武麒談起往事,語氣中帶著一絲驕傲,「以前我們的會計剛來上班的時候,也會很好奇地偷偷問說,你們剛剛不是在裡面大小聲?怎麼出了會議室又像沒事一樣。」 

2014年,中祥食品由第二代正式接班,以情感為根基的家族企業,在年輕人接棒後,更導入科學化的管理方式供給整株枝脈。年紀相仿的4人各司其職、權責分工清楚,最重要的,高度的認同感和使命感,是年輕人回家接班的關鍵。 

二代接班  傳承誠信經營理念

尤其是第二代4位經營者雖然都是半路出家學做餅乾,但從小跟著父執輩進廚房,蘇打餅乾沒有西式糕點的華麗精緻,但從細節中也可以窺見其中的不馬虎,高標準篩選的原料,選用澳洲純淨天然奶油、歐美穀物、台灣中南部嚴選的青蔥等,代表著上一輩誠信經營的理念。 

近年來台灣歷經多次食安危機,中祥食品總是全身而退,這不僅是李金水和李武麒的驕傲,看在第二代眼中,更是一個必須扛下的責任,「中祥食品老字號的招牌,希望它還有下一個50年,」4個人的眼神都相當堅定。 

第二代接班團隊展現更強企圖心,結合電子商務拓展海外市場,搶搭牛軋糖餅乾在韓國爆紅的熱潮,新開發出的牛軋糖蘇打餅,以甜鹹交織的好滋味,一路賣進韓國Costco和7-11,現在更紅到中國去。 

走進中祥食品位於桃園八德的食品工廠,撲鼻而來的樸實天然香氣,象徵了傳統品牌堅持不添加人工香精的保證。 

走進生產區,映入眼簾的是隧道爐上一片片烤得金黃香酥的蘇打餅,叔姪們從手工製餅做到機械化生產,唯一不變的是對品質的用心,成就舌尖上的雋永。「我都開玩笑跟人家說,能做餅乾這麼久,就是因為夭鬼(台語,貪吃)!」李武麒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

創業50年屹立不搖的關鍵

中祥食品自第二代接班後,以「即時幸福」的理念為出發點,期望蘇打餅不只當作代餐,更能幫助有需要的人,與關懷0至15歲弱勢家庭兒少的安得烈慈善協會合作已經邁入第5年。 

兩年多前,中祥行銷企劃部經理李傳偉主動詢問安得烈,能否每個月定期幫助孩童,累計到目前為止,中祥食品對安得烈的捐贈數量已經超過十萬份。安得烈慈善協會執行長羅紹和說,中祥每次捐贈的餅乾絕對都是新品而非即期品或下架商品,令人感受到滿滿的用心。

去年安得烈舉辦暑期生命成長營,羅紹和第一時間就想到中祥食品,沒想到中祥一口答應,首開先例開放工廠讓孩子們參觀,當天更動員公司上上下下來教小朋友製作餅乾和導覽解說,把每個孩子都當作貴賓般接待。

「當天我還觀察到,中祥許多員工從年輕做到現在,都已經是阿公、阿嬤了,員工們對公司有很強的向心力。」羅紹和認為,從這些小地方都可以看出中祥相當照顧自己的員工,一家善盡社會責任的企業,絕對是品牌屹立50年而不搖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