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次的金融風暴來襲了嗎? 兩大財金首長這樣說

美中貿易戰

美中貿易戰開打至今仍未退燒,夾在兩隻大象中間的台灣難逃戰火,台股在10月初後連續跌掉1千多點,加上近期全球股市掀起驚濤駭浪,不少投資人擔憂有「十年魔咒」的金融風暴是否可能再來?對此,財金首長雙雙向外界喊話,提出因應方針。

財金首長對外喊話:台灣足以因應金融危機

根據《聯合報》報導,財政部長蘇建榮指出,美中貿易戰發展須長期、謹慎看待,尤其應特別留意引發系統性金融風暴的可能,而台灣目前仍有1.4兆元的舉債空間,足以應付危機。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15日出席公開活動時則表示,金管會的職責是加強金融機構因應風險的韌性,然而相較於過去的金融風暴時期,現階段的金融韌性強化了很多,包括資本適足率、呆帳覆蓋率等,且目前針對金融業國外投資的曝險額度皆有密切控管,「現在來看,我們因應可能來臨的任何金融市場風險,我想我們的韌性是有的。」

但顧立雄也提醒,「兩隻大象在那邊你弄來我弄去的,我們(台灣)就是盡量閃…避免被踩到,我們不要犯錯,是我們應該要做的。」因此,面對美中貿易可能長期形成僵局甚至升溫的情況下,對於上市櫃公司的個別影響,金管會將偕同經濟部、證交所、櫃買中心進行問卷調查,若政府能輔導也將不排除採取跨部會來協助。

李淳:美中貿易戰恐加速金融風險壓力

然而,從1987年的美國股災、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一直到2008年的金融海嘯,幾乎是每10年就會有一個風暴循環,而今年適逢2018年,台股11日就暴跌超過600點,結束史上最長的萬點行情,不免讓人聯想「十年魔咒」風暴,是否捲土重來?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則認為,這是事後歸納出來的一個標題,理論上並沒有每十年發生一次金融危機的定論,且十年前所存在的問題現在都已經大幅降低了,在美國房貸市場、華爾街已不像過去如此放任之下,「要重複2008年的金融危機,大概很難。」

「現在可能會有些金融問題,但是不到風暴的程度,可是大家對於十年魔咒的擔憂演變成消費變得保守、投資變得保守,反而可能誘發了金融風暴,我覺得這樣的話就非常諷刺了。」李淳這樣說。

李淳認為,金融風暴發生的根源本身並不跟隨美中貿易戰,至少現階段貿易戰僅是增加未來的不確定性,加速資金重新布局,「這一些不確定性,我覺得可能讓本來可以控制的金融風暴風險程度變高…簡單來說,第一個,美中貿易戰恐怕是加速金融出現問題的壓力,第二個,如果會出現金融風暴,它(貿易戰)可能會讓風險更為擴大,可是它並不是直接造成金融風暴的原因。」

整體看來,李淳分析,雖然美中貿易戰對於台灣的影響「利弊互見」,但因現階段市場氣氛不確定加上中國大陸受到貿易戰影響,消費者信心指數已經連續3個月下滑,甚至接觸過的台商也出現「產品賣不動」的聲音,「覺得自己受害的業者(台商)一定是多過於自己受利的」。

謝金河:金融風暴不在台灣,可能是在中國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則認為,台灣金融機構壞帳逾放比已經到了史上最低「跌無可跌」的地步,金融業體質相當健全,從此角度觀察,台灣金融業發生系統性金融風暴危機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金融風暴可能會發生在中國大陸」,原因在於中國大陸從1978年鄧小平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面已奔馳了40年之久,且40年當中從未有任何巨大調整,因此,一旦有巨大的金融風險,「中國首當其衝!」

謝金河指出,在這場貿易戰局當中,這幾年將生產基地移至中國大陸的台商影響可能茲事體大,「所以你看郭董現在的股票跌到現在,毫無支撐。」過去他飛黃騰達了20年,現在就面臨比較辛苦的調整,「所以為什麼我在講說,郭董的時代很可能是代表一個代工時代的終結。」

「過去30年最大的關鍵是,台灣的人、台灣的錢都已經跑到中國去了,現在要逃出中國的資金絡繹不絕,因此,政府現在非常關鍵,資金這麼多錢外逃,如果能夠讓它順利回到台灣,找到台灣投資,對台灣來說,很可能是一個再起的機會,但如果大家麻木不仁、完全無動於衷,該解決的問題沒解決,那台灣還是只能原地踏步…」最後謝金河這樣提醒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