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不死只是凋零 消失中的日本中小企業


在人口老化現象最為嚴重的日本,人口老化不只會造成勞動力下降,對於日本眾多的中小企業來說,在愈來愈少年輕人能夠或願意繼承事業的情況下,許多年事已高的經營者只好被迫做出結束公司的決定,然而長期下來,這也將導致技術斷層以及產業空洞化的問題,對於日本經濟的長期發展勢必帶來更為不利的影響。

路透社(Reuters)報導,儘管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認為,鼓勵新創企業發展乃是幫助日本經濟恢復活力的重要關鍵之一,但截至目前為止他所推動的政策似乎並沒有產生明顯的成效;根據帝國數據銀行的統計資料顯示,2014年日本國內製造業的新增企業占比約為3.4%,但同一年宣布結束營業的企業家數卻還要更多,佔比達到了5.5%的水準。

帝國數據銀行的研究員田中祐實表示,隨著愈來愈多中小企業從市場中消失,原本由這些公司在產業鏈當中擔負的分包工作,未來可能都會因此流向海外,這勢必將加速日本產業結構的空洞化,並且導致製造業的技術難以繼續留在國內。

2萬多間公司自願結束營運

另外,根據市場研調機構東京商工研究的調查,在截至今年3月底為止的財政年度期間,大約有2萬6,700間公司的經營者由於找不到繼承者,或著因為看壞市場前景而自願結束公司的營運,數量高達破產企業家數的3倍以上。

據統計,目前日本企業經營者的平均年齡已經由1990年時的54歲,上升至59.2歲的歷史最高水平,其中有將近三分之二的人都沒辦法找到繼承者,並且該項數字仍在持續攀升當中。

今年已經72歲,原本在名古屋經營粉筆製造工廠的渡邊隆康,在去年結束了這間歷史超過80年的家庭事業,並將所有的技術、設備與商標都出售給一家南韓公司;渡邊表示,他的身體狀況已經日漸變差,公司的生意也持續下滑,加上三個女兒都沒有接手經營的意願,結束公司乃是一項不得已的決定。

優良製造技術無法傳承

另一方面,在東京大田區經營一間小型個人冶金工廠,年齡高達80歲的岩井仁,則是支撐日本戰後工業復興的典型代表,不過類似像他這樣擁有優良製造技術的工匠,許多都已經不敵歲月壓力而陸續退休,並且根本找不到人可以將技術繼續傳承下去。

東京商工研究的分析師關雅史指出,長達20年之久的通縮經濟已經磨損了這些中小企業經營者繼續支撐下去的動力,所謂的安倍經濟學對於這些人來說根本一點幫助也沒有。

 

《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