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權法案》真的平權嗎? 哈佛遭控歧視亞裔學生申請入學

國際

美國哈佛大學遭指控歧視亞裔學生申請入學,波士頓聯邦法院於美國時間15日開庭審判,因為涉及《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引起各界關注。

《華爾街日報》報導,哈佛大學採用全面入學評估,不只考量申請者的學業與考試成績,也包含活動、成長經歷與個人特質,而各大頂尖名校都會採取這樣的模式,其中60%將種族納入考量,因此美國各大學也對此案密切關注,藉以作為未來招生評估的參考。

此案由維權人士布魯姆(Edward Blum)創立的非營利組織「學生公平入學」(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簡稱SFFA)於2014年提告,指控哈佛實行「種族平衡」,招生時以比其他種族更高的標準來評估亞裔美及學生,以提高黑人與拉美裔學生入學機會,涉嫌非法歧視。 哈佛則否認指控,表示種族只是評估因素之一。

SFFA:排除不立因素亞裔入選率高達50%

《平權法案》始於1960年代,主要內容是在教育與就業等方面,對少數族裔、美國原住民、婦女等歷史上曾被歧視的群體給予關照。在教育方面,平權法案導致許多學校在招生過程中採用「種族配額」的方法,即按比例錄取不同族裔學生,但由於亞裔美籍學生成績普遍比較好,因此反而在錄取過程中吃虧。

SFFA聲稱,哈佛大學內部資料顯示,亞裔美籍學生學業和課外活動評分在所有種族中居首,個人評分卻敬陪末座。而哈佛將亞裔美籍學生個人評分偏低,歸咎於師長推薦函、申請者論文與面試產生的「不可觀察因素」。

另外,SFFA也指出哈佛校友的子女成功申請入學的比率高達33.6%,但非校友的子女僅5.9%,尤其近半數哈佛教職員的子女若申請哈佛都會錄取。《美聯社》甚至指出,傳聞還有一份所謂的「Z名單」(Z-list),讓部分特定人士可以用走後門的方式進入哈佛就讀。 SFFA強調,一旦排除上述所有不利亞裔學生的因素,亞裔學生的入選率將高達50%。

「種族配額」正反方隔空交火

然而在此案開審前夕,兩派的支持者也在波士頓的兩頭舉行集會,隔空較勁。

「美國夢大遊行-教育權益人人平等」於科普立廣場舉行,現場高舉「我有美國夢」、「哈佛放棄種族刻板印象」等標語,吶喊聲討哈佛大學的招生政策。布魯姆誓言,無論這場訴訟的結果如何,推動反對按族裔配額招生的運動不會停止。而現場除了多位華裔、印度裔、越南裔等亞裔學生到場支持外,拉丁裔與非裔等高中生、高校學生和組織也代表致詞表達對按族裔招生歧視的不滿。

而在哈佛廣場則出現「多元化受到攻擊時怎麼辦?─ 站起來、反抗!」的反對聲浪,由約500名各族裔人是支持哈佛大學「捍衛多元」(# DefendDiversity)聯盟發起的集會行動,兩地著僅隔3哩不到的查爾斯河。

他們認為布魯姆利用亞裔,減弱有色人種公平受教機會,其掩蓋真相、否定差異、分化少數族裔群體、行其系統性種族主義之實,亞裔應拒絕被人當作棋子。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集會中也有不少亞裔學生認為自己是《平權法案》下,整體考量的受益者。

哈佛案預計審判3周,不論結果如何,確定的是這已經不只是哈佛一間大學的校內事務,將影響到在《平權法案》下考量種族的錄取標準是否違反聯邦民權法,更是有關各弱勢族群的權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