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用人「菜鳥取代老鳥」八成中高齡上班族都被職場焦慮感纏身

職場

根據主計總處調查,全台受僱員工平均年齡首度突破40歲,若加上少子化、年輕人前往海外工作意願增加等因素,在可預見的未來,勞力短缺恐怕將是國安問題,於是,不少人開始呼籲中高齡勞工「退而不休」。但實際上,有人力銀行業者發現,這些人的現況並不理想,甚至高達85.3%都坦言自己正被職場焦慮感纏身。

根據yes123求職網最新會員調查,在45歲以上的熟齡族群裡,有一群曾經退休,卻又重返職場的族群,占比高達20.3%,其中,將近六成的薪資水準都不如以往;根據另一份勞動部統計,一旦勞工失業又重新投入職場,月薪平均會減少1608元,若是45歲以上的失業者再就業,減薪幅度更高達5000元。

至於重回職場的原因,調查指出,依序有:「想分擔家計、貸款、負債」、「覺得退休金準備不夠」、「仍有長輩要扶養」、「子女尚未開始工作」,以及「覺得離開職場後生活無趣」、「子女的工作、收入不穩定」等等。

對此,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表示,原本不少中高齡勞工已退出職場,卻礙於上有高堂、下有子女的「三明治族」經濟壓力,最後還是被迫重回職場,「……,畢竟已離開勞動市場一陣子,出現空窗期了,想領到原本薪資水準,甚至回到老本行,其實都不太容易。」

八成企業對求職者有年齡顧慮,專家:不能只比生產力

台灣企業對於中高齡就業者是否友善?調查中,高達80.4%的熟齡族群都認為,企業在聘僱人才時,確實有年齡上的顧慮,這也是求職時的最大困難點,接下來才是「薪資令人滿意的工作難尋」、「不太願意接受夜班工作」、「職位令人滿意的工作難尋」、「被質疑學習能力差」、「無法配合加班、應酬、出差」等等。

「解決台灣熟齡就業問題,同時也能解決未來人力缺口的問題。」楊宗斌認為,政府不妨透過「獎勵僱用」方式來達到勞資雙贏,舉例來說,只要企業聘用一定比例的中高齡勞工,政府就給予薪資補助或賦稅優惠等獎勵措施,甚至,企業提供資深員工更多在職進修機會,也同樣給予相關受訓津貼,「否則,受僱員工平均年齡,首度突破四十歲,加上少子化,以及年輕人嚮往海外工作意願增加,勞力短缺恐成國安問題……」

針對企業端,他也提醒:「應該將中高齡勞工視為公司的『無價資產』,將他們累積的工作經驗視為『無形資產』才是,所以,對待熟齡勞工族,資方應該打造更為友善的職場環境,像是兼顧工時與資歷,提供對等合理的薪資報酬,同時也關注他們的健康、體能狀況,不能只比較員工的『生產力』高低。」

「另一方面是,要不吝於升遷激勵,像是藉由『顧問職』、『資深經理人』等等頭銜,讓中高齡勞工繼續提出經營建言,分享管理經驗。……至於基層人員、藍領這類職務,可以建立起『資深領班制』或『師徒制』,也讓他們更樂於傳承職涯所學。」楊宗斌補充。

「生活無虞」退休金要2434萬,熟齡勞工平均只有528萬

理論上,資深勞工的經驗是寶貴的,但該調查卻發現,超過六成的「在職熟齡族群」都指出,自己所任職企業今年徵才已出現「聘用無經驗新人取代資深員工」的狀況,因此高達85.3%透露,目前正被「職場焦慮感」纏身,79.1%悲觀看待前景,認為「無法在當前公司待到退休」。

被問起要「生活無虞」地退休,究竟該準備多少退休金?該調查所得到的數字是2434萬元,但實際上,這群熟齡勞工平均只存到528萬元,也就是說,缺口比率竟高達78.3%。

整體而言,楊宗斌認為,雖然存款要達到「千萬以上」的規模並不容易,但如果能從退休前到退休後,持續透過「保守穩健」的理財規劃,再加上「複利效果」,慢慢累積儲蓄,一旦完全離開職場,想過著「最基本」衣食無缺的日子,應該不算太困難。

「除了仰賴官方的年金保障,上班族更需要完善的銀髮照護政策,對於中老年的人生規劃,只有採取『多管齊下』方式,才有可能確保自己的退休生活無虞,……」他提醒。